近日,东星医疗发布公告披露,公司拟以现金收购武汉医佳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医佳宝”)90%股权,此次交易预计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收购完成后,武汉医佳宝将成为东星医疗控股子公司。目前,交易价格尚未披露。2021年-2024年,东星医疗业绩较为平稳,但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下滑幅度较大。业绩承压下,东星医疗借并购向外拓展,或能通过快速获得的新产品线,为业绩带来新的增长点。


业绩承压,资金链显紧张态势


东星医疗主营业务为以吻合器为代表,覆盖多品类手术设备和医疗耗材的外科手术医疗器械,是国内较早成熟应用“不等高钉”技术的吻合器厂商。近年来,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不断推进,产品终端价格下降,能否以量换价成为关键。


从业绩层面来看,东星医疗2021年-2024年业绩较为平稳,基本在4.2亿元-4.5亿元之间波动;归母净利润则在9700万元-1.2亿元之间波动。但扣非净利润却逐年下滑,上述报告期内分别为1.03亿元、9451万元、6816万元、6646万元。今年上半年,东星医疗的营收同比下滑14.17%至1.8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6.47%至3029万元,扣非净利润下滑幅度达到37.78%至1904万元。


从产品来看,今年上半年,吻合器、医疗设备、低值耗材、吻合器零配件毛利率均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1.25%、6.56%、0.1%、19.14%;营业收入方面,仅有吻合器同比增长7.11%,其余三类产品营收分别同比下滑19.57%、7.05%、44.45%。


现金流方面,2024年,东星医疗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22.46%至1.26亿元。今年上半年因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大幅下滑69.59%至2138.58万元。截至今年6月底,东星医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322.94万元,其中货币资金仅为6348.63万元,而短期借款为8893.48万元,比今年初增加5590.88万元,资金链已显现紧张态势。


此外,东星医疗还因收购威克医疗、孜航精密、三丰原创、昶恒精密产生5.34亿元的巨额商誉。据2025年半年报,昶恒精密2024年承诺业绩完成率为-233.69%。对于商誉减值风险,东星医疗表示,公司每年会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医疗器械行业长期处于增长态势,短期内需求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未来若因政策变动、市场竞争等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导致公司收购的子公司经营情况不及预期,使得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则公司的商誉存在减值风险,将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借并购整合战略突围


主业承压之下,东星医疗已开始调整战略,布局新领域以谋求新业绩增长点。


2024年,东星医疗设立了常州东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拟定初期研发方向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贻贝黏蛋白,开始对合成生物领域进行布局。东星生物将对多种重组蛋白原料进行研发,并研发多款止血、疤痕修复相关医疗产品。今年6月,东星医疗委托上海交通大学进行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东星医疗表示,在充分考虑市场环境、政策导向、资源要素、发展阶段后,公司决定向合成生物领域进行拓展。


此次收购武汉医佳宝,被业内解读为“背水一战”式的战略突围。


武汉医佳宝是一家致力于高端骨科及生物医学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据武汉医佳宝官网,目前该公司已取得二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8个,覆盖骨科植入、外科创面护理、医学美容三大产品系列。收购武汉医佳宝,东星医疗将快速获得生物材料领域的成熟研发能力与产品管线,直接切入高端骨科植入、医美等高增长市场,与自身现有的外科吻合器等器械业务形成互补。


其中,武汉医佳宝的医学美容产品系列包含重组胶原蛋白系列产品、透明质酸系列产品等,而重组胶原蛋白系列产品就有重组胶原蛋白创面敷贴、重组胶原蛋白喷剂敷料、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等产品。在“颜值经济”爆火的当下,通过收购切入高增速的医美市场,或有助其提振业绩。除了应用于医美领域,重组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还在皮肤科、烧伤科、眼科、骨科等多个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且市场高速增长。


对于此次收购的目的,东星医疗表示,是基于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的需要及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做出的慎重决策,符合公司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延伸公司外科医疗器械产业链,积极拓展合成生物领域的发展布局,有利于公司综合实力的提升,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及经营业绩提升将产生积极影响。


不过,此次公告中暂未披露武汉医佳宝近年来的业绩情况,且双方仅签订了《股权收购意向协议》,最终交易价格等核心条款尚未确定。东星医疗表示,公司将按照中国证监会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尽快组织独立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审计机构、评估机构等相关中介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并在完成相关资产的审计和评估工作后签署正式协议。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