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正是闯的年纪。”9月25日晚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完成了第六次年度演讲,在2个多小时的演讲和年度新品发布中,雷军分享了小米过去几年所经历的“改变”,以及小米造车、小米造芯背后的故事。
随着小米过去五年在底层核心技术上的高压强投入,以及高端化战略的持续突破,小米成为首家横跨手机、汽车、家电三大领域的科技公司,从一家“互联网公司”成长为“硬核科技公司”。
雷军表示:“过去五年,无论对小米还是对我个人,都是一场彻底的蜕变,我们用五年脚踏实地的努力,重塑了小米的骨骼和灵魂。”“只要持续努力、不断成长,每个人、每个团队,都有机会‘逆天改命’。”
雷军年度演讲活动现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摄
造芯:至少要花十年时间、至少投入五百亿
今年5月,小米推出了玄戒O1芯片,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发布3nm制程旗舰芯片的公司。其实,小米一直有一个“芯片梦”。2014年9月,小米全资成立了松果电子,开始自研手机芯片。
经过三年努力,2017年,“小米澎湃S1”正式发布,搭载在一款中端机上,当年就卖了60万台。但雷军心里清楚,松果之路其实走不下去了。所以,小米2018年停掉了手机SoC芯片的研发。
雷军复盘得出结论,“自研手机SoC,做中低端,完全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放眼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最终几乎都成了芯片巨头。芯片是小米成功的必由之路。
2021年初,小米开始新一轮的芯片之旅。不过,项目进入第二年,小米业务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业务出现大幅滑坡,营收骤降15%。
雷军比喻,小米正同时供着“两个孩子上大学”——造车、芯片,“每个都是五六百亿投入的大项目,这个压力令人窒息。”团队里逐渐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雷军问团队:“假如现在放弃,十年后,我们会为公司账上多出几百亿而庆幸,还是为小米这家公司永远失去芯片业务而后悔?”不做必然后悔,这次的小米坚持下来了。
2024年初,芯片按计划投片了。小米的芯片采用了最先进3nm工艺制程,仅投片费就超过了两千万美元。今年5月22日,玄戒O1和搭载这颗芯片的手机平板正式发布。
“失败本身不可怕,正视自己内心的恐惧,才是关键。”雷军回顾玄戒O1项目的感想。雷军强调,这一次小米造芯是认真的,“自研手机SoC,至少要花十年时间、至少投入五百亿。”
华泰证券分析师黄乐平认为,和苹果相比,小米虽然手机出货量上差距不大,但市值只有苹果不到6%。苹果多年构建起来的基于自研芯片、自研操作系统(iOS)和算法的生态是品牌厂商重要的“护城河”,自研芯片是包括小米在内的品牌厂商构建独立生态的重要一步。
造车:假如SU7不成功,YU7就是小米汽车最后的底牌
2021年9月,小米汽车首次全员会宣布了一个宏大计划: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全球最强的纯电性能车。小米组建团队自己干,这就是后来的小米V8s超级电机,甚至连生产都是自己干的。
当年12月,Ultra项目正式立项。不过,春节刚过,项目又被取消了。“当时SU7项目已经取得了突破进展,压力没有几个月前那么大,大家决定咬牙重启Ultra项目。”雷军回忆。
2022年的夏天,SU7开发最关键的阶段。“SU7是一款纯电轿车,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除了特斯拉,从来还没有纯电轿车能卖得动。”
2024年3月,小米汽车第一款轿车车型小米SU7正式问世,此后在产能扩张和交付执行上进展飞速。2024年,小米SU7系列交付量达13.69万辆。
6月26日,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上市。随后,小米YU7,3分钟大定超20万辆,1小时大定超28.9万辆。雷军激动地说:“大家一起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奇迹。”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YU7项目刚开始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雷军提到,假如SU7不成功,YU7就是小米汽车最后的底牌,它必须承担起“力挽狂澜”的使命。
“从第一天开始,小米YU7就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投入巨大,力求把每个细节做到完美。”雷军提到,小米YU7砍掉620公里的版本,把835公里长续航Pro版换个名字,就叫“标准版”。
“小米YU7上市后的表现,充分说明了,3年前大胆‘冒险’的决策,过去3年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雷军介绍,小米YU7从7月6日开始交付,不到3个月已交付超4万辆。
雷军又给自己上难度,推出小米定制服务,小米YU7除了首发的9款颜色外,额外新增了5款颜色,还将带来两款定制的内饰,在小米汽车北京超级工厂店建立了一家小米定制服务中心。定制服务过往只有劳斯莱斯、保时捷等超豪车品牌才能提供。
“这项服务看似价格很高、很赚钱,但其实很容易亏本。”雷军表示,定制服务试运营一年,每个月最多定制40辆,先从小米YU7 Max和小米SU7 Ultra开始。
“未来打造爆款车、冲击豪华市场有望成为破局之道。外观、悦己、产品力、品牌、人车家生态、科技等等,YU7的成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也将改变整车市场竞争格局。未来车企或将进一步集中精力打磨精品,此外进军豪华车市场以期待占据有利地位。”开源证券分析师赵旭杨认为。
对标苹果:很多人对小米有刻板印象,希望让大家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除了造车、造芯历程,当晚小米17手机发布最受关注。2025年,小米数字旗舰迎来史上最大战略变阵,小米17系列产品线全面对齐苹果,升级标准版、Pro、Pro Max三杯机型,以全新产品矩阵正面迎战苹果。
据了解,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采用最新一代3nm工艺,CPU性能比肩A19 Pro,GPU相比A19 Pro提升34.6%;实现屏幕、电池、影像三大国产技术突破,小米17 Pro系列更以“妙享背屏”重构智能手机交互模式。
“妙享背屏”支持个性时钟、AI人像壁纸、AI萌宠壁纸。同时还支持听歌、打车、外卖等重要信息通知。支持背屏自拍、大头贴模式、背屏帮拍等影像新体验,还可以一键将取餐号、二维码、照片等信息PIN到背屏。
电池技术上,小米17全系搭载小米金沙江电池,含硅量高达16%、能量密度最高达894Wh/L,其中小米17 Pro系列还首次采用L形封装异形叠片电池技术,大幅提升空间利用率,实现了电池技术和结构设计的双重突破。
影像上,小米17 Pro系列代号“逆光之王”,首次采用国产第三代高动态技术LOFIC。小米17 Pro和Pro Max机型还分别采用了潜望式徕卡浮动长焦和超聚光棱镜技术,实现长焦实力和镜头结构的全新突破。
2021年底,小米首次宣布在产品上对标苹果、学习苹果。此次,小米16改名小米17引发热议。
雷军表示,小米17产品力是跨代升级,跟iPhone17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在电池技术、屏幕技术、传感器、潜望镜等都有非常多的创新,这是敢改名小米17、敢正面对垒的底气和勇气。很多人对小米有刻板印象,甚至看法很固执,通过改名是希望让大家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苹果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我们与苹果的竞争还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还是要全心全意向苹果学习,一步一步地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全面对标,不仅仅是以前主要的配置和参数,现在更多的要在科技引领、要在更多的体验方面对标苹果,甚至超越苹果。”雷军说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