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9月25日消息,在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表示,城市深入应用北斗时空智能后,将在共享出行、夜空经济、智能巡检等运营场景中创造显著商业收益,这些收益不依赖政府投资,而是通过消费服务、城市运维、广告等多种方式实现,将进一步拓展北斗产业的发展空间。
2024年10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了22个省份共39个城市(区)进入试点名单。这一举措标志着北斗规模化应用迈向新的阶段,为北斗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其中,产业核心产值达1699亿元,涵盖芯片、软件、终端设备等关键环节。
陈金培指出,基于北斗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可大幅提升城市的时空分辨率,将城市空间的调动能力提升至厘米级甚至毫米级,极大提高空间资源使用率。以车道级导航为例,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应用使道路管理从“路段级”升级为“车道级”,一条道路可在数字世界被精细化为四到五条独立车道,交通资源利用率成倍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显著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在论坛上指出,智慧城市是复杂的生命体,北斗作为具备通导遥一体化优势的全球时空位置服务基础设施,对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一个城市能因此创造十亿元规模的新收入,全国30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叠加起来,就将形成万亿级的新业态。这对北斗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陈金培表示。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