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流感肆虐,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占据首位。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今年手足口病也出现了“新特点”。11月27日,新京报记者统计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今年1-10月传染病疫情数据发现,有别于往年5月-7月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今年10月报告病例数达到37.87万,已成为今年以来的最高值。


东莞市疾控中心官微发布提醒,10月-11月为手足口病秋季小高峰,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预防措施对于减少传播、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至关重要。


2021年-2025年手足口病月度报告病例数。数据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10月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为今年最高值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10月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流感、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9.0%。其中,手足口病10月发病数超37万人次,无死亡病例。11月尚未结束,新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但从东莞疾控发布的信息以及社交媒体上多地家长的反馈来看,不少学生因为手足口病请病假,还有班级停课的情况。


东莞疾控11月12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到,因手足口病感染,浙江某学校有多个班级被紧急通知停课十天。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感染为主。既往监测结果显示,每年4月份开始,我国手足口病病例数逐渐增多,5月-7月为春夏季高峰,10月-11月为秋季小高峰。


从家长留言评论来看,除了5岁以下儿童,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成人都有被传染的情况。福建妈妈“四个娃的妈”称,“四个全回家了”。“火锅儿”留言称,“一直以为手足口是幼儿园以下小朋友得的,直到昨天(11月11日)四年级隔壁班停课了才知道,大小孩也会得,甚至成年人也会得。”


记者统计中国疾控中心近5年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月度统计数据发现,往年10月-11月并不是手足口疾病发病人数最多的月份,但今年10月的发病数已达到37.87万,为今年发病数最高的月份。


“近期国内手足口病出现发病高峰,高峰期较去年有所后移;10月份开始报告病例数大幅增加,显著高于去年峰值,需持续关注;数据公开省份中,四川和广东的报告病例数均高于去年同期全国报告病例总数,需重点关注。”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市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沛诚说道。


班里有孩子确诊,是否要应急接种?


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预防措施对于减少传播、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至关重要。在疫苗预防接种方面,目前国内已有三家企业的肠道病毒EV71型灭活疫苗(俗称“手足口疫苗”)获批上市。若班里有孩子确诊手足口病,其他孩子是否需要应急接种?


对此,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陈秋萍介绍,手足口疫苗的接种年龄为6月龄-71月龄,间隔1个月接种两剂次,超过6岁不能接种。若班里有孩子确诊手足口,不强制应急接种。


“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粪口途径传播。”陈秋萍表示,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多种病毒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大多数手足口病例症状较轻,表现为手、足、口腔部位的疱疹或皮疹,重症手足口病可导致脑炎、肺水肿、心衰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EV71型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的主要病原体,手足口疫苗含有灭活的EV71病毒,可预防由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2016年5月,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指出,尚无法提出该疫苗用于群体性应急接种的建议。其理由是:尚无EV71型灭活疫苗在儿童暴露于EV71感染病例后紧急接种是否可以预防发病的数据,也无针对疫情暴发时开展群体性应急接种的效果评价数据。若发现儿童暴露后,家长希望为儿童接种EV71疫苗,应对其接种后的发病风险或偶合发病的可能性进行充分告知。


不过,刘沛诚表示,该《指南》是在手足口疫苗上市时所发布,受限于证据不足。此后有一项针对某款EV71灭活疫苗的研究表明,接种1剂该疫苗后第10天抗体阳性率即高达89.2%,接种第2剂后抗体阳性率可达100%。该结果表明,接种2剂该疫苗可快速为儿童提供保护,同时也提示了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指南》提及,根据现有数据,EV71母传抗体水平出生后逐渐衰减,在婴儿5-11月龄时最低,而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在1-2岁。因此,6月龄开始接种可及时为易感儿童提供保护。建议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易感儿童,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对于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EV71疫苗。若今后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变化,出现大年龄组儿童发病率增高的趋势时,经科学评估后,再对接种对象做出评估和调整。


【提醒】

患儿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


家长如何及早识别孩子可能得了手足口病?


东莞疾控:手足口病起病的初期症状跟感冒非常相似,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尽早发现。宝宝可能会突然发烧,体温可达38℃以上;手、足、口、臀部等部位会出现红色小疱疹,不痛不痒,但可能会破溃形成溃疡;可能会因为口腔溃疡而拒绝进食,哭闹不安。


手足口病呈自限性,一般7天左右可以自愈,预后良好。患者的皮疹不会留下任何疤痕,通常在一周左右就完全消退了。少数患者感染后出现神经系统或循环系统损伤的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心率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等,病情进展迅速,可致死亡。


一旦发现患儿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体温高于38.5℃三天以上;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东西、出现频繁恶心、呕吐;惊闹不止、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面色苍白(退热后也不缓解);肢体频繁抖动、惊跳,睡眠受到严重影响;头痛、眼球上翻、出冷汗,甚至惊厥发作,应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