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消费”“好生活”两个词汇共同出现,我们谈论的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买买买”,背后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新消费的浪潮不断为好生活注入活力,好生活的理念反向塑造新消费的走向。

11月2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会客厅举办了以“新消费与好生活”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来自旅游、投资、文博以及美妆等领域的十余位嘉宾齐聚,以各自携带的一件“好物”为引,展开了一场关于新消费趋势、产业变革与美好生活的深入探讨。

“虽然我在美妆行业工作,但今天我带来的好物并非美妆产品。”在好物分享环节,美妆护肤品牌咨询顾问、时尚节目主持人李铭泽展示了一件来自景德镇、由他亲手制作的陶瓷杯。他认为,具有新鲜感的旅游体验值得分享,“好生活”来自细微、独特且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体验。


美妆护肤品牌咨询顾问、时尚节目主持人李铭泽。

聚焦所在领域,李铭泽发现,美妆行业新消费趋势体现在“去性别化”“年轻消费群体需求多元化”等层面。其中,男性美妆市场正在经历从觉醒到成熟的过程,越来越多男性消费者开始主动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产品,“他”经济市场潜力巨大,但仍需时间培育。此外,美妆产品已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社交密码,其消费行为与社交动态深度绑定,与此同时,他们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年轻消费者们拥有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与社交需求,身份标签丰富多变,会直接影响消费选择。”

对于品牌而言,这些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意味着市场可以被更精细地划分,而‘一款产品通吃’的时代也将终结。”在李铭泽看来,本土品牌曾凭借营销和成分迅速崛起,最终仍需回归研发及品牌故事构建;国外品牌正通过调整价格策略重回增长,而过度降价会损害品牌形象,导致核心客群流失。

谈及AI技术对行业的影响,李铭泽指出,“信息茧房”不仅存在于消费者端,更存在于品牌决策层面。“许多品牌决策者过度依赖被‘美化’的数据报告,缺乏对消费心理的深层洞察”,他指出,这将导致营销策略的同质化,“美妆品牌唯有放下身段,以敏锐的洞察,倾听消费者所想,才能打破茧房,让产品成为通往‘美好生活’的钥匙。”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铮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