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科技创新后的数字经济浪潮,把“要不要转型”的单选题,变成了“转得够不够快”的抢答题。在北京顺义区马坡,一片占地188亩的“数字金融绿洲”,也许正悄然改写着未来银行新范式。


这里是北京银行顺义科技研发中心——“数字京行”的策源地,7×24小时不间断运转,支撑着北京银行各项业务的稳定运行。


2022年,北京银行正式吹响数字化转型冲锋号,提出三年行动规划,以数字化转型推动跨越式发展。这场转型的实际成效如何?具体有哪些落地应用?近日,由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新京报贝壳财经承办的“京彩不设限・经济热力站”月度主题走访活动给出了最佳观察窗口。北京银行顺义科技研发中心作为重要站点,迎来了12家市属新闻网站、财经类网站记者及4家财经领域网络大V,让外界得以零距离触摸其数字化转型的鲜活实践。


服务3200万客户背后的“数字兵法”


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客户体验与经营效率。目前,北京银行的零售客户数突破3200万户,如何服务好这些客户群体,同时还能进一步扩规模、促增长,答案就是——数字化运营。


在零售业务领域,来自北京银行软件开发中心零售基础与渠道研发团队副主管周兵介绍,该行沉淀总结了一套数字化运营的体系框架——CPCT²R。简单说,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合适的金融产品、以合适的触客渠道,提供给不同的客群,获得数字化工具加持的客户经理队伍因而能够更好地洞察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同时,科技赋能和风险防控贯穿始终。


“其中第二个‘C’——渠道,我们形象地称之为‘海陆空’协同联动,也就是线上、线下和远程。”据周兵的解释,线上渠道即为大家最熟悉的手机银行。目前北京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数已近2000万,月活突破750万,涵盖百余项金融服务。


而线下运营是客户经理使用的“掌上银行家”,充分利用数字化运营方法论DSC²R,即“炼数据、定策略、出商机、配渠道、速迭代”,成为北京银行零售数字化运营的典型范式。


对公业务方面,据北京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对公基础与渠道研发团队主管于彪介绍,该行构建起由75个物理系统组成的数字金融科技服务能力体系,全面覆盖存、贷、付等核心场景。


在风险管理领域,北京银行对公业务团队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打造“冒烟指数”预警体系,300余个预警信号规则贯穿贷前、贷中、贷后全生命周期;在普惠金融领域,“小巨人”一站式普惠金融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申请、自动审批、极速放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支持;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北京银行通过专业化、数字化的服务生态,助力“专精特新第一行”建设,强化碳金融业务布局,持续推动金融服务深度融入实体经济。


数字人民币业务的创新实践,成为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另一亮点。


北京银行信息科技管理部架构管理室经理贾婧介绍,作为首批接入数研所2.5层的商业银行,北京银行目前已经具备数币钱包运营、数币收单、智能合约、数币营销和硬钱包五大基础能力,落地缴费、代发工资、公交出行等多个场景。


北京银行落地数字人民币缴费、代发工资、公交出行等多个场景应用。北京银行供图


在预付资金监管领域,北京银行推出首款商超类“数字人民币美通卡”,通过智能合约明确资金所有权归消费者,实现“一笔一核、依约划转”,有效保障资金安全。目前,北京银行正加速推动数币业务与传统业务深度融合,向着“全生态、全场景、全渠道、全产品”的“数币银行”迈进。


“All in AI”,双客体验和运营效率全方位提升


如果说业务是数字化转型的表象,那么技术就是驱动一切的底层引擎。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AI)+”行动。北京银行在2025年2月也提出“All in AI”战略,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希望以人工智能为动力,让AI赋能全面数字化经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可以说,未来银行的发展形态正在北京银行不断显现。”北京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总经理马晓煦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迈向2.0阶段,全力探索建设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的新形态。


据马晓煦介绍,北京银行构建了“智算资源-模型赋能-应用落地”的AI全链路,建成统一智能算力平台,可实现算力的动态调配。通过释放重大项目建设成效,北京银行对全行主要系统进行全面改造。推动“AI+”场景加速落地,用智能化赋能全行全业务领域,全方位提升双客体验和运营效率。


北京银行人工智能平台的全场景应用。北京银行供图


据悉,北京银行人工智能平台目前已累计支持了全行几十个重大项目,完成全行近250个业务项目交付工作,重点突破“AI+营销”“AI+风控”“AI+客服”“AI+运营”等关键业务场景需求,实现AIB(AI Banking)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等一系列场景落地。


同时,北京银行亦高度重视AI人才梯队建设。2025年通过“超级AIB特训营”,开展线下AI技术平台课题实战与成果落地,切实推动AI赋能一线业务,目前已成功培养一批AI业务数字化专家。


北京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平台架构研发团队主管王子健也告诉记者,未来,北京银行将加快布局金融人工智能应用,坚持守正创新,赋能一线降本增效,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


破除“数据孤岛”,数字化转型乘势而上


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取决于战略布局的高度与技术底座的厚度。北京银行深谙其中道理。


为破解行业普遍存在的数据孤岛、系统壁垒等痛点,北京银行于2023年提出了数字化转型“三大战役”,即统一数据底座、统一金融操作系统和统一风控平台。在北京银行信息科技管理部科技风险室副经理刘婧看来,此举为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起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随着转型的深入,在2024年,北京银行进一步提出了数字化转型“新三大战役”,即大零售、大运营和大科技,侧重于推动业务体系化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同样来自刘婧的介绍,为了保障数字化转型的顺利推进,北京银行在治理机制上于2022年同步升级了金融科技管理委员会,简称“金科委”。金科委的成立,标志着北京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的顶层治理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它不仅是一个决策和协调机构,更是推动全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在数字化转型的1.0 阶段,北京银行最终落实和沉淀了“一张蓝图、三大机制、六大统筹、五个完全”的重大项目管理机制,确保转型成果精准赋能一线经营。


2025年起,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2.0阶段,即全面数字化经营阶段。在当前这一阶段,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则有着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人工智能为动力等鲜明标志。


北京银行工作人员就该行数字化转型和重大项目进行现场介绍。新京报记者 摄


而一体化科技管理平台“京征程”的上线,更是让北京银行管理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北京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综合管理室经理郭洋表示,该平台通过“制度流程化、流程系统化、管理可视化”,整合19类科技管理工具,优化300余个管理节点,沉淀上千个科技管理指标,实现从项目规划、资源调配到成效评估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成为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最新生动注脚。


从统一数据底座到“All in AI”,从零售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到对公产业全链条,从项目治理到运营细节,“数字京行”像一块持续迭代的芯片,工艺越磨越细,算力越跑越快。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