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30大会主席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主持闭幕会议。摄/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陶野。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陶野)在经过通宵达旦、延时一天的马拉松式谈判后,原定于前一日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于当地时间11月22日晚上8时许,艰难落下帷幕。
大会最终形成了以“全球穆提饶:全人类团结起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标志的贝伦一揽子政治成果,包括承诺到2035年实现三倍的适应融资,强调发达国家需要大力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等。大会还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落实事项通过系列决定。不过,大会整个过程充满了分歧与妥协。闭幕式上乌拉圭、巴拿马等多个国家明确表达了失望与不满,哥伦比亚明确反对导致闭幕式一度休会,为COP30闭幕蒙上了一层阴影。
闭幕式现戏剧性一幕:哥伦比亚反对致休会
本次大会的核心争议点集中于化石燃料淘汰时间表、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以及全球适应目标等关键议题。直至原定闭幕时间,各缔约方仍未能弥合巨大分歧。谈判从最后一夜进入“加时赛”,各国代表在会议室里彻夜鏖战,试图在最后一刻寻找到平衡点。
然而,紧张与疲惫并未能换来共识。在当地时间11月22日中午1时许举行的闭幕全体会议上,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哥伦比亚代表发言时,对刚刚达成的最终案文表示明确反对“It's an objection”,不满“化石燃料退出路线图”的相关表述未写入最终主文本,未能回应全球的紧迫期待。这一反对导致会议主席被迫宣布暂时休会,让本已紧张的会议气氛降至冰点。
经过约一小时的紧急磋商,会议恢复,反对未能改变最终结果。但主席国承诺将分别推动制定关于化石能源退出和制止森林砍伐的路线图,并在后续气候大会汇报相关进展。
成果清单:全球穆提饶关键政治文件达成
在艰难中,COP30最终达成贝伦一揽子政治方案。贝伦一揽子政治方案批准决定包括承诺到2035年实现三倍的适应融资,强调发达国家需要大力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等。
本次大会最重要的成果是成功达成了名为“全球穆提饶:全人类团结起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政治文件,其内容覆盖减缓、适应、资金、国际合作等关键领域。在当前复杂困难的国际形势下,这份文件成功将《巴黎协定》的实施推进至下一个十年,为未来的全球气候治理指明了方向,发出了多边主义不可动摇、国际合作不能削弱的强烈政治信号。

公正转型工作方案(JTWP)决议草案通过,全体起立会场内响起约一分半钟的掌声。摄/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陶野。
闭幕会议上,公正转型工作方案(JTWP)决议草案通过,全体起立,会场内响起约一分半钟的掌声,这项议题的突破是COP30另一大核心亮点,终版方案文本中采纳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决定设立公正转型机制。其核心是确保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是公平且包容的,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它旨在通过多边合作,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规划和实施公平的气候行动。
“尽管有一个国家退缩了,194个国家依然坚如磐石”
联合国气候变化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在COP30闭幕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尽管面临政治逆风,但COP30证明了全球气候合作依然坚实有力,并将人类凝聚在守护宜居星球的共同目标下。他强调,“尽管有一个国家退缩了,其余194个国家依然坚定地团结一致。坚如磐石,支持气候合作。”
西蒙·斯蒂尔评价,COP30最终形成的核心决议文本传递三大关键信号。
第一个信号是广泛共识。在公正转型、性别平等以及将适应资金增至三倍等关键议题上达成了一致,这将切实改善工人、妇女儿童及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
第二个信号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信号。在“全球穆提饶:全人类团结起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核心决议文本中,194个国家一致确认《巴黎协定》正在发挥作用,并决心走得更远、更快;同时重申1.5摄氏度的控温目标。各国清楚认识到,加强气候行动符合其国家利益,并能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个信号是加速行动路径。“全球穆提饶:全人类团结起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指明了前进道路,要求显著加速和扩大全球气候行动。各国将致力于推进其国家气候计划的落实,并合作争取更好成果。同时,在气候资金这一关键推动因素上也取得了进展。
西蒙·斯蒂尔最后也承认不足,理解在资金及应对气候灾难等议题上不同群体的各种挫折感。但他总结道,尽管挑战犹存,全球迈向可再生能源和更具韧性未来的方向是明确且不可阻挡的,我们正在“日复一日,一步一个脚印,一届一届COP”为全球数十亿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贾宁 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