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股份正在和应用了16年的“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全称挥手再见。10月29日,大湖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取得新营业执照。自此,大湖股份全称正式更名为“大湖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大湖股份主要业务板块包含医疗服务、水产品、白酒等。2025年上半年,大湖股份营收下滑14.4%,净利润虽然好于上年同期,但仍处亏损。相关业绩也引来上交所问询。结合回复可知,报告期内,其水产品业务扭亏为盈,但白酒、医疗服务净利润均呈现下滑状态。去“水殖”增“健康”的更名举措,会让大湖股份的未来更好吗?


10月30日,大湖股份方面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公司更名“大湖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基于“健康产品+健康医疗”的发展思路。近两年,公司养殖业务不断瘦身,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已在四成以上。虽然以预制菜为代表的水产品业务仍然发展向好,但“健康产业”比“水殖”“水产”等用词更能宽泛概括所有业务,发展前景广阔,也更贴合公司实际。


公司名称去“水殖”增“健康”


10月29日,大湖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10月28日完成了公司名称、经营范围的工商变更登记及《公司章程》的备案手续,并取得了常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新营业执照。大湖股份公司全称由“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改为“大湖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天眼查资料显示,大湖股份成立于1999年1月,2000年6月在上交所上市。上市之初,大湖股份的公司全称为“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为“洞庭水殖”,后为突出公司大湖生态养殖特征,专注发展淡水水产主业,于2009年5月16日更名为“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改为“大湖股份”。


时隔16年,大湖股份为何再度改名?大湖股份表示,本次更名主要是因为公司传统水产养殖产业的大水面放养资源已缩减为两湖两库,并陆续剥离了苗种繁育、鲜活甲鱼等亏损资产,致使放养水产品的营业收入大幅减少,而医疗及水产品加工业务的收入规模顺应市场需求逐年递增,公司主要业务收入贡献发生结构性变化。2024年,大湖股份各业务板块的营业收入占比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医疗、水产品加工、大水面放养、白酒,其中大水面放养业务(含鲜活鱼、鲜活大闸蟹,不含鲜活甲鱼)的销售占比为14.72%,大水面放养的鲜活鱼销售占比仅为7.14%。由此可见,公司大水面放养业务已不是公司运营的主要收入来源,公司名称中的“水殖”字样已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现行的业务结构。


根据大湖股份数据,截至2025年年中,大湖股份的医疗业务收入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占比从28.93%提升至42.99%,反观大水面放养业务的收入占比则从36.02%降至3.63%。值得注意的是,除医疗业务外,水产品加工业务也增势迅猛,占比由16.53%提升至42.13%,与医疗业务不相上下,甚至增速更快。过往公告中,大湖股份也曾提及,2025年上半年,“水产品业务利润的增长不仅覆盖了其他业务板块净利润下滑,而且使得公司整体净利润出现净增加。”为何此次更名没有选择比“水殖”接近且覆盖面更广泛的“水产”等名称,而是直接更名为跨度较大的“健康产业”,这是否代表着公司未来业务重心会进一步调整?


对此,10月30日,新京报记者致电大湖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水产品分为鲜活水产品、冰冻水产品、冰鲜水产品三大类别。鲜活与放养业务有关,而冰冻、冰鲜水产品则属于水产品加工业务。得益于水产预制菜的向好表现,水产品加工业务贡献不断增加。尽管如此,本次更名“健康”而非“水产”主要是考虑到当下占比最大的仍是医疗服务业务,且“健康”一词表述涵盖的范围更加宽泛,发展前景广阔,也更贴合公司实际。近几年,公司坚持“健康产品+健康医疗”的长期发展战略,“健康产品”涵盖水产品、白酒产品、保健品等,健康医疗则主要指以康复、护理为主的健康医疗业务,发展战略并未因本次更名发生重大调整。


大湖股份也在相关公告中指出,公司将会通过整合健康产品资源、稳步发展健康医疗产业、逐步向医疗产业上下游延伸,稳步向大健康产业升级转型,而为了维护公司成立至今在水产品业务领域积累数年的“大湖”品牌信誉与价值,本次更名保留了原名称中“大湖”字样,简称“大湖股份”保持不变。


水产剥离亏损甲鱼业务


押宝大健康产业的大湖股份当下发展情况如何?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大湖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26亿元,同比下滑14.4%;实现净利润-257.16万元,同比增长81.34%。


因在半年报中仅提及医疗服务实现收入同比下滑8.36%,未披露水产品、白酒等其他业务具体数据。上交所向大湖股份下发《关于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请大湖股份补充披露细分类别情况,并分析报告期内整体营业收入下滑、归母净利润减亏的原因。


10月25日,大湖股份对上述问询函进行了长达42页的回复。从回复中可知,2025年上半年,水产品是大湖股份真正向好的业务板块,白酒收入跌势未止,而2024年呈现增长的医疗服务业务也在今年上半年走了下坡路。


具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涵盖鲜活、冰鲜、冰冻水产品在内,大湖股份水产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96亿元,同比下滑17.60%;实现净利润462.49万元,扭亏为盈。其中,鲜活水产品营业收入下降最为明显,降幅达80.91%。


大湖股份指出,受鲜活鱼市场行情低迷、需求缩减等影响,鲜活鱼销量同比下降28.72%、价格同比下降3.46%,致使其销售额同比减少656.91万元。不过,鲜活水产品营收下降最大的原因在于甲鱼业务的剥离。2024年8月30日,大湖股份出于业务调整的需要,对主营养殖及销售鲜活甲鱼的控股子公司大湖水殖汉寿中华鳖有限公司执行股权转让程序,不再将其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导致报告期内鲜活甲鱼销售额同比减少5934.13万元。不过,也因为剥离了处于亏损的甲鱼业务,大湖水产鲜活水产品板块的净利润同比减亏147.68万元,至-325.40万元。


与鲜活水产品相比,作为大湖股份近几年重点发展业务方向的冰冻水产品业绩向好,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8.06%。其中,原有核心产品调味小龙虾系列产品在商超渠道销量持续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28.85%。大湖股份根据市场变化在2024年下半年研发推出的大湖泰式咖喱虾、大湖花雕熟醉蟹两款新品也获得较好市场反响,2025年上半年贡献营业收入3078.76万元。不过,冰冻水产品的营业收入增长未能覆盖鲜活水产品减少的部分,故而水产品总体营业收入呈现下滑的趋势。


虽然营收下滑,但在上半年,水产品毛利率达到11.56%,同比上涨2.91%。其中,鲜活水产品毛利率增长16.78%,主要是因鲜活甲鱼毛利率远远低于鲜活鱼类,而公司已将甲鱼业务剥离。冰冻水产品毛利率微增则主要是因为新品大湖泰式咖喱虾、大湖花雕熟醉蟹毛利率较综合毛利率更高、销量大,并平抑了冰冻小龙虾因原料价格上涨导致的毛利率下滑。


剥离甲鱼业务减亏和毛利率提升的同时,大湖股份与主要客户协商,缩短了销售货款的信用期,报告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与期初基本持平,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减少。综合影响下,水产品净利润扭亏为盈。


白酒核心产品营收下滑


与水产品相比,白酒和医疗服务的上半年发展有些坎坷。大湖股份主要经营的白酒品牌为中华老字号“德山”,属于区域性白酒品牌,主要销售范围为常德市辖区内,销售区域集中度高,地域属性明显,主要产品有御品系列、秘藏系列、德山大曲系列、滴水洞系列、德山德酱系列等。


2025年上半年,大湖股份实现白酒营业收入4020.30万元,同比下滑17.06%;实现净利润572.67万元,同比减少13.55%,主要产品系列的营业收入同比均出现下滑。大湖股份将下滑原因归结于白酒行业持续的深度调整态势,行业整体需求减弱,竞争不断加剧,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


其中,德山大曲系列、滴水洞系列的营业收入降幅明显,前者销量下降59.65%、销售额下降59.63%,后者销量下降43.92%、销售额下降44.26%。销售收入贡献最多的御品系列,销量也下降近两成。


对于这份白酒成绩单,大湖股份回应称,德山大曲属于大湖股份中低端酒系列产品。上半年,为了应对白酒消费市场的变化,公司着力打造了一款定位中低端的新品酒,集中资源加大对其营销投入,同时减少了对部分老化的德山大曲低端产品市场营销的投入力度,从而使得该系列白酒销售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此外,市场上光瓶酒的兴起,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抢占了一部分德山大曲这类中低端酒市场份额。滴水洞系列主要品类为小瓶酒,消费场景为居民日常餐饮用酒,其销售下滑较大主要与2025年餐饮行业消费相对疲软、日常饮用场景减少有关。


与此同时,大湖股份大部分白酒产品系列毛利率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秘藏系列和德山大曲系列毛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德山德酱系列下降幅度较大,达3.45%。大湖股份表示,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居民消费能力等变化,高端白酒作为非必需消费品,社交与礼品属性受到冲击,消费者在选购时更加理性,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德山德酱系列属于公司高端系列,受到较大冲击,利润空间被压缩明显。而为应对光瓶酒竞争,大湖股份着力打造的定位中低端新品酒浓香型白酒“金德山10”因被归类在其他类白酒,致使“其他类白酒”毛利率下降超9个百分点。不过,就算剔除该款白酒影响,其他酒类毛利率也处于下降状态,降幅为1.73%。


营业收入以及毛利率下降奠定了白酒业务净利润下滑的基调,但因贷款利率的下降,使得财务费用同比减少52.43万元,加之各项政府补助同比增加100万元,抵消了部分负向影响,白酒净利润最终仅同比减少89.73万元。


医疗服务收入由增转降


对于大湖股份近年来格外看重的医疗服务业务,上交所注意到,2024年,医疗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4%,2025年上半年却同比下降8.36%。对此,上交所请大湖股份说明量化分析医疗服务板块2024年业绩增长、报告期业绩下滑的具体原因。


目前,大湖股份的医疗服务业务包括常州阳光康复医院有限公司、无锡市国济康复医院有限公司、杭州东方华康康复医院有限公司3家康复医院;无锡市国济护理院有限公司、上海金城护理院有限公司、杭州金诚护理院有限公司3家护理医院。


大湖股份指出,各医疗机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住院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5%左右,住院收入主要受到开放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及日均费用影响。其中,2024年,下属医疗机构除常州阳光略有下滑,其他均有增长。杭州华康康复和杭州金诚护理增幅较大,主要是新设医院开放床位数增加及日均费用提升所致。两家医院于2022年6月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正式营业,2023年1月正式纳入医保结算。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客源相对较少,后续病患数量逐渐增多,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24年,杭州华康康复和杭州金诚护理两家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数同比增长35.14%和40.30%。


日均费用方面,无锡国济康复医院因无锡医保政策上调DRG(按病组付费)的结算费率13.95%、针对部分中医项目价格调增、新设重症康复病区等原因,日均费用同比增长19.61%。杭州华康康复因公司大力宣传康复治疗,推出大量的康复治疗项目,实行一对一康复服务,重症患者逐渐增多,并增加呼吸机治疗,24小时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检测等,日均费用同比增长10.42%。


此外,杭州华康康复因通过引进专家、社区讲课、医院组织活动等方式推广冬病夏治、三伏贴、督脉灸、膏方等中医项目,中药饮片收入和治疗收入增加,使得门诊收入增长较大。


步入2025年,医疗服务收入由升转降。2025年上半年,大湖股份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下滑8.36%;毛利率30.88%,同比下降1.92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1146.78万元,同比减少224.11万元。


护理和康复表现出现分化,下属三家护理医院营业收入均增长,而三家康复医院营业收入均下滑。部分原因与床位增减有关。其间,因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成本提升效率,公司减少了无锡国济康复和杭州华康康复开放床位数,增加了无锡国济护理和杭州金诚护理的床位数。


而受常州、杭州地区医保政策调整影响,常州阳光康复、杭州华康康复以及杭州金诚护理的日均费用出现下降,其中,常州阳光康复降幅最多,达45.08%。杭州华康康复除政策变化影响外,还因一部分重症康复病区结合实际运营情况及后续规划被陆续关闭,普通康复病区被增大,导致日均费用进一步下降。


面对上市公司整体营收下降但净利润减亏的业绩问询,大湖股份指出,2025年上半年,公司水产品业务通过剥离亏损业务、调整产品结构、推出高毛利新品等措施实现了净利润大幅增长。水产品业务净利润的增长不仅覆盖了其他业务板块净利润的下滑,而且使得公司整体净利润出现净增加。水产品、白酒、医疗业务合计贡献净利润2181.94万元,但是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57.16万元,主要是合并范围内盈利能力较强的控股子公司的部分利润在合并层面需要归属于少数股东,以及母公司集团总部无实体经营,单体报表净利润亏损所致。“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下滑但归母净利润减亏具有合理性。”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唐峥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