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10月30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绿色铸基 科技赋能 共建城市副中心金融新生态”分论坛上,业内专家就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情况、金融生态如何建立展开讨论。


据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已集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470余家,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三年超10%。如今,北京城市副中心构建起了“绿色+科技”的金融新生态。


据了解,作为全国气候投融资、国家林业碳汇“双试点”,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色信贷占比达18%。今年前三季度,驻区银行新发放科创贷款更是实现翻倍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巢克俭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始终积极推动首都绿色金融发展,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近年来,北京市绿色金融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政策框架日臻完善,融资规模长期位居全国前列,激励约束机制和产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更多绿色金融资源向北京城市副中心集聚。”巢克俭强调,未来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将从推动银行绿色金融特色网点设立、绿色政策资金投放、绿色创新产品落地等方面进一步发力,以更高质量的绿色金融服务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北京市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李景祥表示,围绕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建设,北京市金融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首都绿色地产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支持通州区与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等共同成立中国气候投融资联盟,搭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助力通州区获批国家首批气候合规试点,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绿色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支持,而绿色金融作为调配资源、要素流转的工具,可为绿色发展提供支撑。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绿色金融方面持续发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北京ESG研究院院长黄勃建议,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示范区可围绕小场景、小切口做一系列“微创新”,通过政策方面的微调,来解决绿色发展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赋能也让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越来越强。易宝支付创始人、CEO唐彬认为,现代金融是商业的血脉,支付是金融交易环节的“最后一公里”。


在唐彬看来,支付正在从仅仅解决 “钱怎么付” 这个单一问题的 “工具配角” 到 “生态赋能者” 的价值跃升。如今支付正在助力企业向 “数字化+全球化”转变、赋能交易服务生态、促进全球贸易新格局下产业生态共赢。支付既能为科技金融提供精准的企业经营数据支撑,也能为绿色金融搭建实践场景,是激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的关键载体。


此外,李景祥还指出,北京副中心正集聚优势资源,强化人才支撑,着力推动副中心绿色金融、财富管理等新兴金融业务和金融增值业务发展,引导和支持财富管理机构向服务中心集聚发展。


“未来,北京市金融管理局将立足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定位,积极支持服务中心创新,打造金融新生态,社区合力,扎实推动首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李景祥表示,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将进一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完善金融发展生态;深化两区建设,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的发展,打造财务管理与绿色金融创新与创业。


编辑 陈莉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