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又被称为“妇科第一瘤”。不少女性对体检查出子宫肌瘤有焦虑。新京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这一需求被部分商家挖掘,一批宣称可以“消瘤”的产品在各大购物平台热销,主要涉及医疗器械类的穴位压力刺激贴、中药泡脚包、中药贴膏、营养补充剂等。
在这些产品中,宣称含中药成分的产品居多,包括医疗器械类穴位压力刺激贴、中药贴膏、中药泡脚包等,他们以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方式“围猎”因子宫肌瘤焦虑的女性群体。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表示,商家精准利用患者心理实施误导,抓住女性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以“不手术、不吃药”为噱头,利用信息不对称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无效产品,可能导致患者因依赖此类产品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损害健康权益。
“这些产品宣称可以治疗子宫肌瘤太牵强,反而可能起反作用,如过敏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唐志坚、中医科主任医师白文均表示,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发现子宫肌瘤不要紧张,直径小于5厘米的肌瘤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定期复查即可。直径5厘米以上的肌瘤有手术指征,但也莫因害怕手术而胡乱购买所谓的“消瘤”产品,延误治疗。
一类医疗器械贴剂:宣称含多种中药成分
或违反医疗器械相关规定
在宣称消除子宫肌瘤的产品中,医疗器械类的贴剂产品较多,以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注册产品为主。从产品信息来看,均为穴位压力刺激贴,商家也以此为卖点,打着“中药贴”的名号,宣称为医用级贴膏。但根据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规定,一类医疗器械禁止添加药物成分。
在某购物平台的五心大药房旗舰店,一款宫瘤清穴位贴的标题中标注有“中药贴”字样,并声称为医用级产品、一类医疗器械,客服也强调为“纯中药贴,针对子宫肌瘤,一天一次,前后各贴关元穴和命门穴”。对于产品起效的主要成分,客服则表示“药企没有公布成分,但产品在国家药监局有备案,无任何副作用”。

五心大药房旗舰店客服介绍,宫瘤清穴位贴为纯中药贴。
包装显示,该产品的一类医疗器械证号为“鲁械注准20152090306”,新京报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数据库,该产品名称为“穴位贴敷治疗贴”,注册企业为山东朱氏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朱氏堂”),适用范围/预期用途是“针对人体特定穴位,对中医穴位起刺激作用”,产品组成成分有远红外陶瓷粉、丙烯酸压敏胶、水刺无纺布、不锈钢珠及离型纸,未提及中药成分。
在另一平台的“宫大夫旗舰店”,一款宫大夫穴位贴敷治疗贴也宣称产品是中药成分,据店铺客服介绍,产品所含的中药成分包括附子、杜仲、防风、白芷、五灵脂、独活、当归、川芎等。该产品的一类医疗器械备案证号为“鲁潍械备20220011号”,生产企业为山东众之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山东众之康”),产品备案名称为“穴位压力刺激贴”,“产品主要组成成分”一栏写着:“由球状体和医用胶布组成。贴于人体穴位处,通过外力仅起压力刺激作用。所含成分不发挥红外辐射治疗、磁疗等作用。不含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
除了上述产品外,新京报记者在又一网购平台搜索发现,羽瞳医药健康专营店的康亮乐宫廇净穴位压力刺激贴(以“廇”代替“瘤”)也在宣传产品拥有一类医疗器械认证(备案号“赣瑞械备20190006号”,可在国家药监局查询到信息)及含有药膏层。
10月16日,新京报记者以贴牌加工产品为由,拨通了山东众之康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穴位压力刺激贴里面含有远红外陶瓷粉等物理成分,不含有中药成分,并强调一类医疗器械不能添加药物成分。
2021年12月30日国家药监局修订发布的《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明确规定,“穴位压力刺激器具”中的产品不能含有中药、化学药物、生物制品、消毒和抗菌成分、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代谢作用的成分或者可被人体吸收的成分。但在一些商家的宣称中,这些一类医疗器械贴剂类产品却被宣传为“中药成分、纯天然无刺激”。
“医疗器械产品原则上不能添加有明确药理作用的中药成分,否则就不再属于医疗器械范畴,而要按药品或中药制剂管理。这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家药监局相关规定的明确要求。”唐志坚强调,根据2021年6月1日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与国家药监局的相关注册审查规定,医疗器械的本质是通过物理作用达到预期用途,而非依赖药理、免疫或代谢作用。
穴位压力贴:宣称可缩瘤/消瘤
专家称缺乏科学证据
除了擦边宣称产品属性和成分为医用级、中药成分外,这类产品还往往宣称具有缩小甚至消除子宫肌瘤的功效。
在“宫大夫旗舰店”的直播中,主播在介绍“宫大夫穴位贴敷治疗贴”时提及,针对子宫肌瘤,“坚持贴坚持用的话,都是能有效地缩小,甚至消掉的。肌瘤直径在3.0(厘米)的拍两盒装,3.0以上建议拍四盒量。四盒贴完就能看到明显效果、改善,四盒直播间价格是320元。”
在该店铺视频账号“宫大夫医疗器械”发布的视频广告中,该产品被包装成超越正规治疗方式的“神贴”:“特别猛,一天贴一次就够了。不手术、不吃药,轻轻一贴,改善肌瘤”。该店铺图文还显示,“宫大夫穴位贴敷治疗贴”全网累计销量80W+,并提及子宫肌瘤形成的原因、症状、危害,卵巢囊肿、卵管不通等病症,通过标有禁止符号的吃药、打针、喝中药汤、手术的图片,暗示这款产品优于药品等治疗方式。在功效方面还提出了“挑战一周对比”。

“宫大夫旗舰店”店内宣传截图。
不过,在该店评论区有消费者称:“评论都是假的,被坑骗了。贴上只有微微发热,成分不明,所谓穴位压力就是有个小钢珠,很小很小一颗,还未必压得准,不值这个价。收货后微信加了一个售后指导,天天发优惠套餐”。
前述五心大药房旗舰店的客服也介绍:“很多子宫肌瘤患者按周期使用宫瘤清穴位贴后都反馈说缩小、消除都有的”。
记者注意到,“宫大夫医疗器械”发布的视频中显示的广告审核号为“鲁械广审(文)第270119-11963号”,据查,山东省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该广告经审核内容为平面广告内容,并非视频广告,审核内容中仅有产品正面图展示,以及产品名称、备案凭证编号、技术要求编号、生产备案凭证编号、组成结构、生产企业名称等简单文字内容,视频广告内容已远远超出了该审核内容。
针对这些“可以缩小甚至消除子宫肌瘤”的功效宣称,新京报记者以贴牌加工后要在网络平台销售为由咨询山东众之康,工作人员表示,穴位压力刺激贴的确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但跟药品不一样,只能通过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如胃不舒服贴敷中脘穴,达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缓解症状,类似于针灸、按摩的作用。据山东众之康官网展示的“鲁潍械备20220011号”穴位压力刺激贴的内容介绍,该产品的作用为缓解身体疼痛,如膝盖痛、颈椎痛、肩膀痛、手肘痛、背部痛、腰部痛等,与缩小或消除子宫肌瘤功效无关。
“类似宫大夫穴位压力刺激贴这类医疗器械,主要是通过外力刺激穴位、改善局部血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等症状,但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它能直接消除或缩小子宫肌瘤。”唐志坚提醒,根据《中国子宫肌瘤诊治专家共识》等相关文献,目前没有经验证的非药物物理贴敷能直接导致肌瘤消退或缩小,类似的中医外治法只能作为辅助缓解症状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指出,穴位压力刺激贴(一类医疗器械)仅能缓解局部不适,却宣称“缩小/消除肌瘤”,超出注册功效范畴,属于超范围。此外,视频宣传内容远超平面广告审核范围,属于擅自扩大宣传内容的违法操作。“商家精准利用患者心理实施误导:抓住女性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以‘不手术、不吃药’为噱头,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消费者,可能导致患者因依赖此类产品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损害健康权益。”邓勇说道。
中药泡脚包、中药贴膏:
宣称“一贴消瘤”“秒消”
在宣称根治子宫肌瘤的众多产品中,除了医疗器械类的贴剂产品,还有一类中药成分的产品,如中药材泡脚包、中药贴膏,鼓吹治疗子宫肌瘤功效,“一贴消瘤”“当晚脱落”“包根治”等功效表述更夸张。
如在某购物平台“孝目标旗舰店”售卖的子宫肌瘤贴,宣称“三步轻松告别肌瘤:渗透、修护、巩固”,可以“通过穴位渗透,以穴定位,直达病灶,药效渗透改善腹部疼痛,促进代谢更替,起到修复痛经杀死肌瘤病变细胞的作用;并能治养结合,修复卵巢功能,告别反复”,并拥有“60天超长售后,用了可以退、拆了可以退”。该产品的搜索页面图还配发了一张男子手举着写有“肌瘤根除,不除不要钱”牌子的图片。
另一家“骨怡堂”店铺所售的宫舒康保健贴更是吹嘘“秒消子宫肌瘤,无需开刀,一贴根治”。该产品成分包括益母草、牛膝、干姜粉、鸡血藤等。有消费者追评称:“肌瘤掉没掉不知道,反正是贴了一盒就红肿痒痛,不敢再贴”。“祝您健康一身”店铺所售的郭医世家宫瘤消保健贴亦称,“专攻子宫肌瘤,一贴消瘤,当晚脱落,包根治”。
“宣合堂大医馆”店铺的宫舒康贴,商家在宣传该产品功效时甚至发出毒誓:“子宫肌瘤永不再犯,骗人死十八代”。而这类发誓型的宣传,在不少店铺的产品宣传中经常出现。
除了中药贴膏,中药材泡脚包的功效宣称也颇为直接。
“同福中医堂”店铺所售的“宛言真非遗秘方洗浴包”,宣称是“古法传承的子宫肌瘤特效泡脚包,越严重越管用,泡脚10-30分钟,草本成分直达子宫患处,通且不痛,改善子宫胀痛,吸收中草精华,温和养护子宫患处,祛除疼痛不遭罪,远离子宫问题”。该产品在宣传泡脚治疗子宫肌瘤的原理中提到,足底反射区关联人体全身每一条经络,连通着五脏六腑,足浴泡脚就是将原材料中的有益成分溶于水中浸泡,通过人周身毛窍、汗孔、肌肤等,将效力通过经络达到脏腑、筋骨百骸,从而起到调理的作用。
针对产品名称中使用“非遗”字样的情况,邓勇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产品就是非遗产品。产品所涉及的项目必须是经过合法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果商家未取得许可,擅自使用非遗标识,或虚构非遗身份、夸大宣传产品与非遗的关系等,则属于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会损害消费者权益和非遗的声誉。
中药贴膏、泡脚包能缩瘤消瘤?
医生:天方夜谭
对于上述中药贴膏产品的功效宣称,唐志坚指出,外敷中药贴膏,即便局部改善血流,也无法从根本上抑制或逆转肌瘤生长。“透皮给药在医学上是可行的,但通常用于小分子化合物。草本提取物大多为大分子或复合成分,经皮吸收率有限,且无证据证明可在局部外敷后高浓度到达子宫或杀死肌瘤细胞。”唐志坚说道。
至于中药泡脚包的缩瘤、消瘤功效,唐志坚表示,从西医的角度,现代解剖学及生理学研究未发现足底存在直接连通子宫的解剖路径。皮肤尤其是足底角质层屏障作用极强,大多数草本成分分子量较大,难以经短时间泡脚实现有效全身吸收并精准作用于子宫组织。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全身末梢血液循环,放松中枢神经系统,帮助缓解疲劳和压力。对于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如果因其伴有因焦虑、压力或盆腔充血引起的下腹部不适、腰骶部酸胀或痛经,热水泡脚可作为一种辅助的放松和舒缓手段,暂时减轻这些主观感受。
“通过保健类贴膏、中药材泡脚想要缩瘤、消瘤,就是天方夜谭。有情绪、压力等影响因素的患者,通过中医药方法调理气血,有助于缩小子宫肌瘤,但彻底消除不可能。就药物治疗而言,目前没有一个特别好的药物可以消除子宫肌瘤,有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桂枝茯苓丸,可以抑制肌瘤生长,让肌瘤长得慢点。但药物也不能一直使用,一旦停药,肌瘤还会继续生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白文指出,中药贴膏不太可能对子宫肌瘤起作用,还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等。
白文曾接诊的一位患者,子宫肌瘤直径在6厘米以上,本应手术,但通过针灸加中药治疗3个月,肌瘤缩小到5厘米以下。但因为压力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肌瘤再次长大,她最终还是接受了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这个病,本身没必要小题大做,大多数肌瘤维持在直径在2-3厘米,没有临床症状的,可以不用去管。调整情绪,调整生活作息,调整激素水平,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就可以。”白文建议道。
标注“日本制”实为原料进口
法学专家:或为欺诈性营销
利用类似进口产品的宣传和外包装,误导消费者,是这些产品的又一宣传套路。
如本桑医学研究旗舰店售卖的本桑制药远红外穴位治疗贴,宣称“日本技术,200%清宫瘤”,包装上同时印有日文和中文,产品宣传图中也使用“日本制”字样、日本人形象图、日本专家形象以及本桑制药在日本药房同步热销的图片。从消费者评论及晒图看,有消费者认为该产品为进口产品。但消费者晒的产品包装上却显示,生产企业为贵州苗百通药业有限公司,产品医疗器械证号为“黔东南械备20240372”,该备案号可以在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数据库查询到。

本桑医学研究旗舰店宣传截图。
新京报记者咨询该店客服产品是否为进口产品,客服表示,“产品原料是从日本进口,考虑到关税和转运成本,给到顾客更亲民的价格,在国内找了代工厂,将原料进行产品组装”。该客服还发来一张由东京本桑制药科研株式会社给湖南大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湖南大盛公司”)的合作授权书图片。企查查显示,“本桑制药”是湖南大盛公司注册的商标,该公司自2022年开始申请注册本桑制药商标,涉及食品、医药、方便食品、日化用品、饲料种籽、医疗器械多个分类。
此外,湖南大盛公司还有一条处罚记录。2024年11月8日,因发布虚假广告;虚构产品使用效果;虚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误导消费者认为产品与日本存在关联;误导消费者认为产品具有特定功效;发布未经审查的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发布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的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等,湖南大盛公司被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没123万余元,并没收不符合经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的穴位压力刺激贴(肩周部位型)928盒、砭贴(暖宫贴)等4款产品。
邓勇指出,将产品伪装为“进口产品”,通过虚构背景增强可信度,属于欺诈性营销。
医疗器械备案号标注混乱,个别备案查询不到
在调查中,新京报记者还发现,有些产品的医疗器械备案号标注混乱,同款产品标有不同的医疗器械备案号,甚至有些备案号查询不到。
在“宫大夫旗舰店”,“宫大夫穴位贴敷治疗贴”图文宣传中的医疗器械备案号既有“皖阜械备20200077号”、又有“鲁潍械备20220011号”。在某购物平台的“义德康医疗器械专营店”,“宫大夫穴位贴敷治疗贴”图文宣传中标注的医疗器械备案号则为“鲁械注准20152090306”。从消费者返图来看,近期购买的产品包装上标注的医疗器械备案号为“皖阜械备20200077”。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数据库发现,没有“皖阜械备20200077号”的相关信息,“鲁潍械备20220011号”的产品备案人为山东众之康。

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结果截图。
“五心大药房旗舰店”售卖的宫瘤清穴位贴,医疗器械备案号与“宫大夫穴位贴敷治疗贴”一致,同样为“皖阜械备20200077”。但有消费者在2天前评价中晒出的产品图显示,产品的医疗器械备案号为“鲁潍械备20220011号”。
从商家晒图来看,查询不到的“皖阜械备20200077”备案号,所标示的备案企业为安徽彝祖世家药业有限公司。企查查显示,该企业“经营异常”。今年8月,阜阳市颍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到该企业,于8月15日将该企业列入“经营异常”。此外,该企业在去年年底的一则行政处罚显示:执法人员对该公司检查时发现,其生产一款护肝贴的适用人群与备案内容标注的适用人群描述不一致,罚款7万元。该企业还曾因生产的液体敷料不合格,在2024年1月被罚没2.01万元。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柳宝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