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重阳已至,“银龄族”再次成为社会的聚焦人群。


中国正处于加速老龄化的关键阶段。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15.6%,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未来十年,这一群体仍将以每年超千万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预计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人口变老,生活方式却正在变“新”。银龄族的生活方式正在变得更加年轻化、数字化和多元化。随着健康水平提升和教育程度提高,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模式,而是积极拥抱学习、健身、旅行、创业等多样生活场景,成为推动“银发经济”崛起的新动力。


这不只是一个人口结构的拐点,更是一场社会模式与生活心态的重构。


国家层面的政策布局也在加速落地。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


在重阳佳节之际,新京报贝壳财经通过问卷调研推出《2025年新银龄生活方式报告》,透视银龄生活与消费的八大新趋势,以数据与案例描绘“变老”的新想象。

 

“新银龄”趋势:品质探索——从“多走走”升级为“精致走”


65岁的李先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去年6月,他报名了“福建霞浦+平潭5日游”精致摄影团,专业摄影老师全程指导拍大片,行程从定格清晨的第一缕晨光穿透云海,拍到黄昏最后一抹晚霞染红滩涂。


“这不是跟团游,而是同好深度交流。”他说自己每年都会计划一次“远方”之旅,用镜头记录第二人生。像李先生这样的银龄旅行者正在增多,他们不只是出发,更懂得如何“出发得好”。


从旅行平台数据来看,50岁及以上银发族正成为文旅市场中最具消费力、最具有规划意识的人群。在携程平台上,他们的平均消费金额约为年轻人的三倍,半数以上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超过3000元。


“高端产品”成为关键词——从“老友会严选”的“斯里兰卡9日游”到“土耳其10日游”及“摩洛哥+突尼斯14日游”,这些带有文化和异域色彩的线路,正在被银龄族追捧。其中,斯里兰卡线路在一周内订单破千,同比增长超过100%。


错峰出行是银龄族旅行的一大特征。携程数据显示,银龄族工作日出游占比约64%,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节假日出游仅占约12%。他们更偏爱“深度游”——行程周期长、距离覆盖远,目的地既有乌鲁木齐、张家界、丽江,也有曼谷、伊斯坦布尔和巴黎。


这届“新银龄”,早已把世界当作他们的后花园。新京报贝壳财经调研显示,有45.6%的受访者选择自由行,但有专业机构协助规划的半自助行和定制型旅行也同样受到欢迎,超三成受访者偏好这种“省心又不失掌控感”的方式。剩下约两成偏好跟团游。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2025年50岁以上用户的跟团游订单量同比增长约45%、定制游增长约25%、自由行增长约20%。


消费不只是变多,更在变“精”。


在出行方式上,铁路仍是首选,占比高达79.2%;其次是自驾和飞机,占比分别为41.5%和41.0%。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旅游专列仍属“小众”,但有10.4%的受访者将其选为最常用的出行方式之一。


张女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她的母亲曾经过朋友推荐,和朋友一起坐旅游专列去长白山旅行。“因为有的老人会晕车、晕机,坐列车大家的接受度会高很多。”她介绍道,每到达一个目的地,乘客都可以把大件行李留在列车上,只携带小包下车游玩,这种“行李随车”服务为年长者的长途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调研结果也显示,银龄族在选择专列或旅行团时,最在意的不是“去哪”,而是“怎么去得安心”。72%的受访者希望行程节奏更慢、活动量适中,“不太累”成为他们出行的首要考量,行程轻松甚至超过价格因素,成为最受关注的要素。同时,约六成受访者将“价格合适”以及“有医生、领队或照护人员随行”等安全保障列为出行的重要条件,体现出这一代银龄旅行者理性、务实且注重体验质量的特征。

 


从地域分布看,在携程平台下单的50岁以上人群中,其所在地域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占比超过40%,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合计占近三成。银龄族的高消费能力不仅推动了文旅市场的产品创新,也让“高端定制化”成为产业新蓝海。


整体来看,银龄族的文旅消费呈现从“量”到“质”的升级趋势:他们不仅出行频次高、消费能力强,同时对高品质、个性化、深度体验和安全舒适的需求也不断增强。

 

统筹:任娇

记者:董怡楠 杜晓彤

设计:任婉晴

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