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思炀)10月20日,新京报记者获悉,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近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结合大会信息可知,全国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已连续10年稳定在97%以上,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全国也建立起了覆盖7.3万个生产基地的“三品一标”一张图。

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 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朱长学介绍,今年大会聚焦“落实食安两责、强化食安监管、优化营商环境”三大关键,深入研讨如何通过升级监管方式和手段、运用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来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针对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产业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市场监管总局原副局长马正其提出四点建议: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的重大意义,继续压实食品安全政治任务;要转变工作思路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重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合理利用媒体平台重要作用;要创新互学互鉴方式方法,做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双向交流。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法军表示,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一手抓专项整治和监管执法、保安全守底线,一手抓绿色生产和质量管控、提品质拉高线,全国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10年稳定在97%以上,2024年迈上了98%的新台阶,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数量超过8.6万个。坚持发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在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上的重要作用,借助大数据技术在全国建立起覆盖7.3万个生产基地的“三品一标”一张图。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监督管理司处长曹鑫认为,当前我国食品生产和消费已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全链条监管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提前谋划、尽快梳理总结基层监管实践中的制度需求和经验做法,为完善全链条制度机制提供实践支撑。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广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合规生产经营,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守稳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必须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推动风险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型转变。打造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格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二级调研员逄炯倩谈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坚持贯彻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落实食品安全“最严谨的标准”要求,围绕“防风险、保健康、促发展”,全力守护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安全底线,持续构建严谨、系统、先进的标准体系;二是聚焦预防为主,不断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三是聚焦改革创新,以新质食品促行业高质量发展;四是聚焦营养提升,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增进人民群众营养健康获得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指出,“信息”成为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驱动食品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强化监管信息互联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多层级的监管信息网络,这既是实现精准监管、智慧监管,提升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技术路径,更是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构建社会共治示范安全体系基础工程的助力,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只有发挥其赋能化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落实。


编辑 唐峥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