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奇瑞集团发布了“瑶光2025”战略,如今奇瑞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做了哪些工作?10月18日,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发布了相关进展。
“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在现场表示,奇瑞要通过建立覆盖新能源、智能化、AI化等领域的全球化创新体系,让奇瑞拥有反“内卷”的能力,推动品牌持续向上,实现可持续的国际化。
此次大会,奇瑞彻底把自己和“全球化”公司关联了起来。以前奇瑞主要是把在中国造好的车卖到国外去,这叫“国际化”。现在奇瑞要变成“全球公司”,在全球各地做研发、建立本地化的供应链。
尹同跃表示,奇瑞要以技术创新带动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的全面升级,让奇瑞从传统车企快速转型为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
未来海外市场的贡献会远大于国内
“全球化”是贯穿本次大会的最核心关键词。
尹同跃表示,现在奇瑞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已经接近一半,未来海外市场的营收贡献、海外属地的员工数量会远大于国内。要让奇瑞这艘全球化的“航母”,不断消除浪费,提高运营质量,会挣钱,能自我造血。
这意味着,奇瑞未来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将更多地由海外市场驱动。为了支撑这一目标,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国际业务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张升山在大会现场表示,奇瑞集团计划在未来几年陆续建立26个海外研发中心。
奇瑞研发中心雇了当地工程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能更快地知道欧洲人喜欢什么车、中东的天气对车有什么影响,迅速设计出合适的车,这是“全球化创新体系”的一部分。
面临安全质量挑战,全固态电池2027年首批装车验证
尹同跃在现场也提醒,全球化不能只追求规模和速度。
他提到,最近一段时间走访了欧洲、北非等地,“每当在海外街头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中国汽车集体加速‘出海’,一些新的挑战也浮出水面”。有的品牌“水土不服”,有的品牌在安全质量上栽了跟头,有的因本地化配套不足引发当地政府和用户的抱怨,损害了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
尹同跃认为,奇瑞“出海”的关键,在于奇瑞是否拥有一个真正全球化的创新体系,支撑奇瑞的技术、标准、质量安全、用户体验,经得起全球不同市场、不同文化的考验,得到全球用户的喜爱和信赖。“奇瑞一定要,也必须要成为世界最安全的新能源、智能化车企。”
如何让奇瑞更安全?例如在造车的底盘方面,奇瑞的火星架构相当于更聪明的底盘,能让车开起来更稳、更安全。量产的新能源越野车“纵横G700”能像船一样横渡长江,证明防水和密封技术过硬。奇瑞的犀牛S全固态电池,用针扎、用电钻钻都不会起火爆炸,2027年将完成首批装车验证,实现实车搭载与性能测试,为量产落地奠定基础。
今年前三季度,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2007768辆,同比增长14.5%,在出口方面,奇瑞出口量达936428 辆,同比增长12.9%。具体来看,奇瑞在欧洲市场今年前三季度销量为14.5万台,同比增长超2倍。
奇瑞正试图从一家传统车企转型为一家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袁秀丽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