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新京报贝壳财经承办的“京彩不设限·经济热力站”月度主题走访活动在北京举办,本期主题为“创新策源 健康领航”。


活动亮点纷呈,数十位主流媒体记者与网络大V一同走访调研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展厅、新生巢创新中心、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辉安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拆解“明星”创新药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获批的完整路径。


这些企业不仅见证了北京在医药健康领域前沿技术赛道的重点布局,也记录下一座城如何以临床需求为牵引、以政策赋能为支撑,撬动资本、人才、平台、数据等全要素,加速医药创新从“书架”走向“货架”,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健康动能。


据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展厅工作人员张祎介绍,经过多年发展,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成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园区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研发机构,已建设1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研发中心,入驻创新型医药企业1000多家。园区及周边布局了北大国际医院、北大第六医院、高博医院等医疗机构,总床位数3000余张。其中,高博医院是全国首家专注于临床研究转化的国际研究型医院,为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提供关键临床支撑。


媒体调研团走进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学浩 摄


建设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


首站,媒体调研团来到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展厅,通过视频和现场沙盘讲解,感受“生命谷”的发展动能。


张祎说,生命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未来科学城是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枢纽型主平台,而生命谷是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谷指的是位于昌平西部的生命谷和东部的能源谷,一园指的是沙河高教园。同时,生命谷也坐拥着四大国家级功能区政策叠加优势,分别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


媒体调研团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展厅参观。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摄


离开集成果展示、科普教育、产业推广于一体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展厅,媒体调研团来到了新生巢创新中心。


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创业,“要啥有啥”,创业者只需专注创新,其余就交给专业“护航舰队”。这并非口号,而是已经跑通的现实。新生巢创新中心便是“护航舰队”的一员。


新生巢创新中心政府事务负责人杨莉告诉媒体调研团,截至目前,新生巢创新中心取得了北京市标杆孵化器(引领类)、北京市昌平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昌平区高质量孵化器等荣誉。“我们累计孵化服务了102家公司,包括清华、北大、北生所、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MIT、美国加州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多个早期项目。其中,FIC药物研发代表性企业有维泰瑞隆、普沐生物、迈格松、海湃泰克、丹序生物、演生潮、艾赛普生物等,IT/BT技术平台代表性企业有水木未来、百图生科等;研发及诊断技术平台代表性企业有嘉华药锐、爱博生、优脑银河等,覆盖CNS、肿瘤、免疫等多种疾病领域。”杨莉说。


新生巢创新中心的壁画“筑巢引凤”。企业供图


据杨莉介绍,这幅“筑巢引凤”画作从4层一直贯穿到10层,“大家可以看到,它是没有画眼睛的,因为我们觉得创新本来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它充满未知,但是令人向往,看见未看见,改变未改变,大家都走在未来可期的路上,而我们公司会陪伴着大家一起探索,一路同行。”


解码首都医药创新“核动能”


离开“筑巢引凤”的新生巢创新中心,当天下午,媒体调研团依次走访了万泰生物、华辉安健、诺诚健华3家医药企业,深入实验室观察肿瘤创新药的最新进展,并围绕疫苗研发平台与管线、项目孵化进展、创新药研发流程等话题,与科研人员、企业高管展开对话,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中国生物医药“硬核”创新的真实节拍。


“对于一家医药企业而言,它最核心的竞争力来自创新。”万泰生物医学事务负责人耿庆茂说:“万泰生物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研发人员占比在30%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万泰生物已经自主研发创新上市几百款产品,其中6项全球首创产品,7项国内首创产品,充分体现了持续创新赋能产业落地。”


万泰生物高管与媒体调研团座谈交流。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摄


万泰生物副总经理韩金乐告诉媒体调研团,在疫苗领域,万泰生物已经构建了以HPV疫苗为核心的多元化管线布局。其中,公司的戊肝疫苗益可宁作为全球唯一的戊型肝炎疫苗,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二价HPV疫苗馨可宁®已通过WHO-PQ认证,并在尼泊尔、泰国等23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市场准入;今年上半年,公司的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国产首款、全球第二款获批的九价HPV疫苗;公司在研的20价肺炎结合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重组三价轮状病毒亚单位疫苗、重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第三代HPV疫苗、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VZV-7D)和鼻喷通用流感疫苗、多价肠道病毒等多个新管线均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华辉安健的细胞间。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摄


据华辉安健运营副总裁蔡宝川介绍,公司专注于病毒学、肝病学和相关肿瘤学领域,致力于研发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创新药物,拥有6款具有潜在“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的在研药物处于不同临床开发阶段。


在蔡宝川的讲解中,媒体调研团了解到,创新抗乙肝和丁肝药物立贝韦塔(HH-003)单抗是新一代靶向HBV Large(L)蛋白的PreS1区域,具有免疫清除病毒功能的入侵抑制剂。该药物已分别被中国国家药监局和美国药监局(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资格,2024年12月新药上市申请(NDA)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并获得优先审评审批资格,2025年年底或2026年年初有望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


随后,华辉安健高级研发技术总监陈建和带着媒体调研团参观了公司的细胞间、早研开放实验室等区域。


最后一站,媒体调研团来到了诺诚健华。


诺诚健华企业传播执行总监陆春华向媒体调研团介绍了公司的产品情况,以及创新药研发流程等。“目前,诺诚健华的10多款创新药在临床阶段,正在中国和全球进行30多项临床试验,其中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已在中国和新加坡获批上市并纳入中国医保,靶向CD19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明诺凯®(坦昔妥单抗)治疗方案在中国获批上市。”陆春华说。


诺诚健华高管与媒体调研团座谈交流。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摄


“每一款创新药的诞生,都极其不容易。”诺诚健华传播执行总监陆春华一语道破创新医药行业的“残酷”:从靶点发现到上市销售,平均耗时10年、烧掉10亿美元,成功率却不足10%。


“但是,在北京持续优化的科研政策与产业生态中,企业获得了宝贵的生长土壤。”陆春华告诉媒体调研团:“这几年,中国的创新药已经成为世界创新的一部分,创新药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京彩不设限·经济热力站”月度主题走访活动旨在深入宣传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就,活动将贯穿全年,每月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新消费、金融等主题开展深度调研,通过讲好企业创新发展故事,展现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