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简称《指引》)。《指引》提出了7方面19个发展导向,其中,针对园区拥抱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命题,提出“促进实数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的普及应用,探索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指引》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决策部署,引导省级工业园区特色化、集约化、数智化、绿色化、规范化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升级,为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区域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


从“量的快速增长”迈向“质的有效提升”


2023年9月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提出,加强园区统筹规划,更好发挥各类园区作用,推动园区功能提升。纵观我国工业发展历程,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工业园区正面临内部改革深化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挑战,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要求也对工业园区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亟须通过制定《指引》,为工业园区从“量的快速增长”迈向“质的有效提升”提供行动指南,切实促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强调“要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要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要进一步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要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要以扩大开放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等重点内容。


《指引》共提出7方面19个发展导向。一是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包括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强化产业链式集聚、提升园区产业能级。二是完善园区空间治理,包括加强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园区空间布局。三是培优园区企业主体,包括健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优化企业服务体系。四是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包括加强创新资源建设和共享、强化创新人才引进培育。


五是促进实数深度融合,包括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提高园区数字化服务能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六是推动绿色安全发展,包括加快园区绿色设施建设、鼓励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园区生产安全保障。七是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包括开展产业转移发展对接、加强跨园区联动互助、深化国际产业和科技合作。


促进实数深度融合,探索建设零碳园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指引》强调促进实数深度融合。其中提到,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进5G、千兆光网、IPv6、移动物联网等园区网络基础设施部署,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园区。支持适度建设或有效利用数据存储与计算基础设施,加强园区内算力资源统筹调度。鼓励有条件的园区打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设施,提升开源操作系统应用水平,夯实园区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基础。


鼓励园区企业开展老旧设备数字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的普及应用,打造智能场景和智能工厂。探索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数字化转型的“链式改造”,引导龙头企业开发数字化转型通用工具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向园区上下游企业开放,孵化培育工业软件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加快“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应用落地,支持制造业企业打造数字化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


《指引》要求,加快园区绿色设施建设。加强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开发利用,探索构建工业绿色微电网、零碳能源供给系统和园区级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重点加强污水、垃圾、有害物收集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推进原生资源协同利用,加快园区内固废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积极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探索建设零碳园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提到,为保障《指引》顺利推行,提出两项组织实施内容。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导,总结优秀经验、推广典型案例、制定标准规范。指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储备,强化工业园区发展支持、健全管理机制、做好运行监测。二是促进工业园区交流合作,组织现场交流会、调研深度行等各类活动,加强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理论成果、实践举措的宣传分享,推动工业园区项目合作、平台搭建、行业组织建设,促进跨园区资源共享。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