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迎来年内第六次搁浅。在未来半个月时间内,居民驾车出行以及物流运输燃油成本将保持不变。


本轮成品油零售调价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呈现涨后回落走势,变化率由负转正后处于正值低位运行,对应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处于调价红线以内,因此本轮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遇搁浅。


9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披露,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不作调整。


今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已经经历19轮调整周期,其中6次上调,6次搁浅,7次下调。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较去年底分别下跌405元/吨和390元/吨。


汽油柴油市场价格进入震荡偏弱阶段


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供需基本面博弈,以及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等多重因素影响,近期国内汽油柴油市场价格进入震荡偏弱阶段。从需求的季节性来看,成品油的需求整体呈现旺季转淡的格局,供需过剩的压力将逐步显现。


光大期货能源化工团队认为,尽管替代能源使用持续增加,但随着国内“双节”临近,私家车出行频率及半径增加,对汽油仍有一定备货需求。下旬各海域全面开海,船用柴油需求增加。此外气温逐步回落,户外工程开工率将持续上升,秋收亦将带动农业用油增加。基本面存向好预期,需要关注节前备货需求的情况,或对油价起到支撑作用。


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赵樱涵指出,需求方面,汽油柴油需求呈现分化态势,传统“金九”旺季特征并未完全显现。汽油需求平稳运行,民众出行以日常通勤为主,缺乏节日利好提振。柴油需求则呈现稳中向好态势,秋季农业用油需求启动,部分地区秋收作业支撑了柴油消费,基建工程项目进入年度施工黄金期,开工率逐步提升,对柴油消耗形成持续拉动,不过部分地区的环保政策对开工率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进入下旬,主营单位出货不佳,为了缓解销售压力,部分主营和炼厂下调价格,增加优惠幅度,成交重心逐步下移。整体市场心态普遍偏空和谨慎,业者入市操作的积极性不高,多按需采购,维持低库存运行,对后市信心不足,进一步抑制了市场的活跃度。


本轮调价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震荡走跌


本轮调价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震荡走跌,供应过剩预期仍为油价的主导因素。


由于OPEC+持续扩大增产,力争抢夺全球原油市场份额,或导致今年四季度原油供应过剩压力加大,油价重心下移。OPEC+从今年4月开始逐步增产,10月将再次增产13.7万桶/日,其增产趋势增加了全球原油供应量,非OPEC+产油国供应量也维持在高位,美国、加拿大等国产量处于或接近历史峰值,原油市场整体供应宽松的格局使油价承压运行。


展望后市,OPEC+增产步伐还将继续,供应过剩风险依然存在,且需求端整体也偏疲软,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下调的概率较大。


隆众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刘炳娟指出,从供应端来看,OPEC+从10月起将启动165万桶/日的新增产计划,供应过剩风险仍将存在,且新一轮增产周期将延续至明年。此外地缘局势带来的潜在供应风险暂无扩大迹象,供大于求的特征越发明显。从需求端来看,美国炼厂即将进入秋季检修期,对原油需求已经出现减弱迹象。此外全球经济依然表现欠佳,各大机构对需求前景并不乐观。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曹莹莹认为,短期看,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偏弱运行行情。按当前原油价格测算,新周期的原油变化率负值开局,预计首日对应的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幅度在80元/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