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秀兰)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近日组织主流媒体记者走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目前,北京经开区已入驻5300多家生物医药市场主体,25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拥有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5万多名。


唯迈医疗公司是此次走访的第一站,公司旗下的介入手术机器人为国家首个三类医疗器械创新通道获批的自研国产高端装备。入驻北京经开区多年来,唯迈医疗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高新技术、北京市首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医药健康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北京经开区已走过30余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入驻5300多家生物医药市场主体,25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5万多名,已建成300万平方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集全市资源打造BioPark国际医药创新公园。


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北京经开区出台了积极产业扶助政策,对一类创新药临床Ⅱ/Ⅲ期支持1000万/3000万元,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的临床Ⅱ/Ⅲ期支持1500万/4000万元;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支持300万元,注册落地生产支持800万元。同时,北京亦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200亿元,形成“产业升级基金+专项子基金+市场化子基金”全生命周期基金生态,并联合北京国管、顺禧基金、康桥资本合作设立北京亦庄康桥医疗健康并购投资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器审中心等六大中心皆已落地北京经开区,国家药监局京津冀分中心同步落地,设立国家药监局器械审查的创新服务站,赋能北京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北京经开区正持续深化千亿级产业集群效应,全方位打造首都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助力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校对 赵琳

封面图片/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