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000米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冰川融水滋养的湖泊中,高原大闸蟹正在生长;临近黄河入海口的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景明水产占地3600亩的标准化池塘里,纯天然的黄河水孕育的黄河口大闸蟹,正以“一天一个肥度”的速度,达到“膏满肉甜”的标准。


从青藏高原到黄河入海口,叮咚买菜的“地标蟹”矩阵覆盖了全国。在9月13日举行的黄河口大闸蟹开捕仪式暨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叮咚买菜签下超3000万元直采订单,同时成为其“寻味中国”计划首批落地的案例。


今年,叮咚买菜的黄河口大闸蟹销量预计较去年实现翻倍增长。“吃蟹地图”也在叮咚买菜徐徐展开:从老饕们熟知的阳澄湖大闸蟹,到黄河口、青藏高原大闸蟹,再到叮咚买菜“优中选优”的“五湖大将”……吃蟹几乎没有“空窗期”的背后,意味着叮咚买菜将“寻味中国”正式提升为全国化的商品与供应链战略。


在黄河口大闸蟹开捕仪式暨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叮咚买菜签下超3000万元直采订单。


“吃蟹地图”扩至黄河口、青藏高原


从洪泽湖“六月黄”、清水蟹,到黄河口大闸蟹、青藏高原大闸蟹、新疆天山雪蟹,再到阳澄湖大闸蟹……在叮咚水产商品开发部,有一张按照月份、地域划分的“吃蟹地图”,这不但打破了消费者对于吃蟹只知道阳澄湖的认知,也改变了“蟹粉儿”们以往“错过等一年”的刻板印象。


从5月到来年3月,不同产地、不同成熟季节、不同口感特点,叮咚买菜通过多产区直采和供应链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地标蟹矩阵”,将各具风味的地域大闸蟹稳定送上更多家庭的餐桌。


当下,景明水产的工人正在忙碌有序地将盐碱地养殖的黄河口大闸蟹分级、分规格地捆扎、打包。肉质紧实鲜甜、带有咸鲜风味的黄河口大闸蟹凭借水域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早的自然条件,比阳澄湖等主流湖区提前15天至20天上市,成为市场公认的“第一笼鲜”。


黄河口大闸蟹正以“一天一个肥度”的速度达到“膏满肉甜”的标准。


叮咚买菜水产事业部商品开发总监雷鸣说,2023年,叮咚买菜成为华东第一个做黄河口大闸蟹的平台,经过两年积累的消费者的评价、口碑及复购率,黄河口大闸蟹已经被端上了越来越多苏州、上海消费者的餐桌,算是成功打入了阳澄湖大闸蟹的“老家”。今年,叮咚买菜的黄河口大闸蟹销量预计较去年实现翻倍增长,进一步显示出区域风味单品在全国市场的成长潜力。


在大闸蟹的产地版图上,叮咚买菜不断刷新行业和消费者认知。比黄河口大闸蟹更让人“涨知识”的是,叮咚买菜还将目光延伸至青藏高原。当地以独特的高原冷水环境,孕育出了肉质细腻、别具鲜甜的青藏高原大闸蟹,打破了公众对大闸蟹只能出产于低海拔水域的固有印象。

青藏高原大闸蟹产自海拔3000米以上的柴达木盆地天然湖泊,水源来自祁连山、昆仑山冰川融水,清澈纯净,大闸蟹在天然湖泊中慢生长两年半以上,不使用饲料和药物,膏黄饱满、肉质鲜甜,被誉为“高原珍品”。大湖面低密度养殖,每亩仅产5只,确保每只蟹的品质与风味均达到高标准,同时所有产品均可追溯并带有防伪套环标识。


叮咚买菜持续扩容“吃蟹地图”。


为了让这一稀缺风味走出高原湖泊,进入更多餐桌,叮咚买菜在青藏高原建立了直采合作模式。通过空运直达,全国消费者在48小时内即可品尝到这一高原稀缺美味。

一年四季都是“尝鲜季”,体现了叮咚买菜“走上游、做深做透”的供应链能力。“我们尽可能将全国多地的特色地标大闸蟹都带给消费者。”雷鸣表示。同时,公司通过与产区供应商深度合作,制定标准化养殖与直采方案,结合前置仓冷链物流和实时品控,实现地域风味的稳定可控输出。


助力小众原产地食材形成成熟产业链


今年7月,叮咚买菜正式发布“4G”战略,将“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确立为当下发展核心方略。其中,“好商品”是前提。创始人兼CEO梁昌霖指出:“行业价格战激烈,常为抢夺用户流量忽视商品与供应链建设。新战略让叮咚买菜有了更为清晰的路径,将摆脱同质化内卷,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在“好商品”体系中,“寻味中国”是叮咚买菜打造差异化心智的重要策略。商品开发团队重点寻找具有地域特色的时令生鲜食材、古早或地道风味的3R商品(即食、即烹、即热)和差异化标品,以及承载非遗技艺、新中式文化的食材食品。这些商品不仅要满足“好商品”的基本标准——更好吃、更健康、更安全、更方便、更有趣、更有品价比,还必须在“地道食材”“地道口味”维度上达标。


通过产地直采与供应链配送,叮咚买菜正在把许多因规模小、路途远或知名度有限而被“困”在原产地的食材,带向更多城市餐桌。以西北戈壁菜为例,民勤沙葱、兰州百合等地标蔬菜因昼夜温差大、雪水灌溉充足、漫长生长期而风味独特。叮咚买菜将其推向全国市场,令“戈壁菜更有菜味儿”深入人心,让好风味走得更远。截至目前,戈壁菜累计销量已超千万份,显示出地域特色食材在全国消费者中的持续走强。


叮咚买菜商品开发专家黄亮还以“蒋坝螺蛳”举例,“当时,这种极为小众的产品的养殖可以说非常原始,没有净化设备、没有办公场所。我们找到了源头之后,通过改变管理模式、升级硬件基础、加强人员培训,已经将‘夫妻店’升级为公司化,形成了全程成熟的产业链。”


人无我有的“好商品”决定差异化


中国商品流通业信息技术专家杨德宏曾经概括阐述一家零售企业需要建构的好商品能力,他认为,首先是对消费者的认知能力和聚焦能力,通过会员费、核心品类等聚焦精准人群;同时要有专业的产品能力,且不仅仅指向议价能力、采购能力;还要有完善明确的采购体制和商品准入机制,以及稳定的供应链生态,它关乎商品供给的稳定性,指向的是如何跟供应链共同成长,而不是一味压价或汰换。


叮咚买菜直采“地标好蟹”重构生鲜差异化。


自提出“4G”战略以来,叮咚买菜持续押注“好商品”,不断增强寻品、选品、直采、品控等全流程能力。与过去行业竞争集中在价格和履约效率不同,叮咚买菜通过“寻味中国”深入产地直采与标准制定,在源头掌控产品特色与品质,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品味地道风味、感受文化价值。在“好产区、好品种、好工艺、好农人”的“好商品”定义之下,叮咚买菜通过“寻味中国”,为消费者找到了全国唯一一家带有绿色认证的牛蛙,找到了武夷山唯一一家的无抗泥鳅,为了找到好黄鳝,叮咚买菜还推动了湖北仙桃政府、龙头企业、养殖户和平台四位一体的安全体系保障。


为保证生鲜产品的品质、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所购商品的来源,叮咚买菜正在开发“求真溯源智能系统”。在规划中,该系统不仅能展示商品的全链路信息,还将技术用于商品的认证存证。未来,消费者扫描一颗云南蓝莓,可以看到它生长期间的施肥记录、质检报告,甚至分拣车间的工作视频。


在今年7月召开的叮咚买菜供应链生态峰会上,梁昌霖再次明确了叮咚买菜的“一寸窄、一公里深”:“窄,就是我们专注生鲜食品,专注服务好少数人。深,就是深耕‘从种子到筷子’的供应链全链路。”梁昌霖认为,虽然看似是做“窄”,但其实是通过打造更好的、差异化的商品,来吸引那些对食品品质和新鲜度有更高追求的用户,从而让叮咚买菜形成区别于同类型渠道的消费者心智。也就是说,在叮咚买菜,“人有我优”针对的是常规单品和大商品,“人无我有”则意味着增强对前沿趋势洞察、抢先填补消费者需求还未被充分满足的细分场景的空白。


文/王萍

本文图片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王琳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