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消费者正在Jellycat CAFÉ上海限时体验店选购毛绒玩具。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 摄
时隔一年,英国高端毛绒玩具Jellycat限时体验店再次来到了上海。
2024年9月,Jellycat因在上海静安区开出首家限时体验店,因售卖“上海限定款毛绒玩具”迅速走红。随后就有“黄牛”在线上加价售卖,也有人在上海Jellycat限时体验店门口排队,现场还有黄牛翻倍加价出售进店资格:“预约码”当天可进最高800元一个。
一年之后,Jellycat CAFÉ上海限时体验店再次来到静安区,现场情况如何?9月4日开幕首日上午,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实探。
9月4日,Jellycat CAFÉ上海限时体验店所售上海限定款毛绒玩具。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 摄
场景体验至上,限定款毛绒玩具439元
上午9时50分许,贝壳财经记者在Jellycat CAFÉ上海限时体验店所在地静安区恒隆广场看到,已有大批消费者在商场门外聚集等待。
9月4日,Jellycat CAFÉ上海限时体验店所公示的顾客须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 摄
10时整,商场开门,消费者们涌进Jellycat CAFÉ上海限时体验店门口排队进店消费。
与一年前一样,这个名为Jellycat CAFÉ的门店,它虽叫作“咖啡屋”,实则售卖的是该品牌主题毛绒产品,包括上海城市限定的草莓蛋糕莱奥拉熊、趣味青芽茶壶、趣味茵茵与茗茗茶杯、趣味蓓芮蒂拿铁、趣味密尔桃子蛋糕等5款以及其他常规产品。这些限定品的售价在399-439元不等。
9月4日11时许,位于上海静安区恒隆广场一楼中庭的Jellycat CAFÉ上海限时体验店外不少消费者正在排队入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 摄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该限时体验店依旧采用“过家家”式消费场景吸睛,而且上海限定款无法在其他线下门店或线上购买,只能到现场购买。在限时体验店里,一位店员正在给一个趣味密尔桃子蛋糕挤“奶油”,然后用蛋糕盒子精心地打包后递给顾客……
据现场消费者王女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这正是门店最大的亮点。“‘过家家’式的场景营造,从店员装扮、门店装潢到结账打包,都在模拟一个真实的咖啡屋,我们很乐在其中。”
记者在现场看到,例如毛绒玩具是咖啡屋内常见的咖啡、烘焙品,消费者购买前,它们会被放置在“烤箱”内候选;打包时,店员会角色扮演一样与消费者互动:“请问您的蛋糕想加几层奶油?”然后用蛋糕裱花器,为毛绒玩具添上里三层、外三层的空气“奶油”。在店员的无实物表演和一声声温柔的询问下,情绪价值拉满的互动体验让不少年轻人上了头,纷纷入手购买。
黄牛一个预约码炒至500元 店员称是“互帮互助”
贝壳财经记者在采访中的两小时内至少看到数十个“黄牛”正在现场抢购现场兜售。依据现场黄牛报价,不同毛绒玩具每个加价100至260元不等。而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早在发售前,已有“电子黄牛”在线销售“入场名额”以及提取加价预约所发售的毛绒玩具,每个加价150至500元不等。
9月4日,Jellycat CAFÉ上海限时体验店线下开售,“电子黄牛”在线上加价出售入店名额和限定款商品。网购平台截图
在入场资格方面,与去年一样,此次Jellycat CAFÉ上海限时体验店也是需要消费者提前一周的周一中午12时在小程序抢预约码才可以获得来现场排队入场购买的机会,9月5日上午,贝壳财经搜索发现,本周所有时段预约码均已预约完毕。
在现场排队的李燃(化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她的预约“入场券”是找黄牛购买的。“今天第一天很火爆,我自己9月1日预约了,根本抢不到,后来我在二手平台上买了一个预约码。今天我就是拿对方的微信登录以后,现场扫码进入的。”
“(玩具)价格可以商量。”对于“入场券”,现场有“黄牛”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如果你要我有明后天的预约码,500元一个。”
9月4日,Jellycat CAFÉ上海限时体验店外,疑似“黄牛”正在明目张胆的现场加价兜售刚刚抢购到的限定款毛绒玩具。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 摄
黄牛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一楼体验店只卖限定产品,在商场的四楼还有常规门店,楼上的不用排队,随便进。“我们赚的就是稀缺,越是排队,越是抢购不到就越是有人加价买。”
Jellycat 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高端玩具品牌,成立已经25年,2015年,品牌在中国开设天猫海外旗舰店;2019年,Jellycat 中国公司成立,总部位于上海,近五年业绩更是年年飞涨。根据Jellycat 的财报,2022年的营收达到了 1.46 亿英镑(约 13.3 亿元人民币),毛利润高达8870 万英镑(约 8 亿元人民币)。
这种对儿童玩具有偏好的成年人被称为Kidult。NPD Group机构的数据显示,Kidult消费者(年龄18岁以上)在玩具销售中占比逐步上升,尤其是在收藏品、拼搭玩具、艺术品玩具领域。
4日上午,一位Jellycat CAFÉ上海限时体验店工作人员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今年已在防范黄牛上做了很大努力。“首先,我们只允许本人持本人微信预约入场,一人只能预约当次,只能在上一次用完核销后再预约下一次,这样杜绝了一人囤积多个预约。其次,我们现场拒绝使用pad设备扫码,只能用手机,这样也可以杜绝很多黄牛分身给消费者账户登录。最后,品牌方派出大量安保人员,来防范黄牛。”
但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该工作人员所介绍的防范措施,均已被“黄牛”攻陷,多个微信账号、手机登录均可以避开店方查验,而现场的安保人员只负责维持秩序,并未去管理“黄牛”现场兜售的行为,甚至有“黄牛”当着安保人员的面完成交易,也无人制止。
“其实,我们在防范黄牛上花了很多钱,我们这是第二次以快闪店的形式走进上海,为的是打响品牌知名度。”当贝壳财经记者问及,为何网上还有“黄牛”售卖入场名额时,该工作人员却告诉记者,“我觉得这是一种‘互帮互助’的行为,你抢不到,别人替你抢到了,我觉得也不是一件坏事。”
发稿前,属地静安警方向贝壳财经透露,已注意到记者投诉行为,现场已派出便衣民警加强管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俞金旻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