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日,国内体育用品四巨头安踏体育、李宁、特步国际、361度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均已完成披露。2025年上半年,四大体育用品企业合计营收659亿元,盈利116亿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四大体育用品企业营收端实现稳健增长的同时,盈利端表现分化显著,其中李宁的中期净利润增幅“垫底”,361度中期营收、净利润增幅创其近五年以来最低。面对现实形势较为严峻的线下渠道,四大体育用品企业均在放缓开店步伐,并转向提升门店面积与店效的同时,又“不约而同”地抢进奥莱。
李宁中期净利润增幅“垫底”,特步国际净利润增幅最高
2025年上半年,安踏体育、李宁、特步国际、361度营收分别为385.44亿元、148.17亿元、68.38亿元、57.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3%、3.3%、7.1%、11%;净利润分别为70.31亿元、17.37亿元、9.14亿元、8.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9%、-11%、21.5%、8.6%。
上半年,四大运动巨头在营收端均稳健增长,其中安踏体育中期业绩再创历史新高。盈利端则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化。安踏体育70.31亿元的净利润相当于其余三家之和的两倍,头部优势进一步巩固的同时,中期净利润也继2022年中期再次出现下滑。
中期净利润增幅出现下滑的还有李宁。李宁的中期净利润已连续三年出现下跌,同时其净利润增幅也是四大体育用品企业中最低的。有分析认为,行业面临的激烈竞争是影响李宁业绩增速不高的原因之一,对此李宁集团联席CEO钱炜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现在体育运动品牌赛道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业务推动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各个品牌之间非常“卷”的现象,给公司业绩目标的完成带来了一定挑战。“卷”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李宁要做的是通过“卷”的环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李宁虽然盈利承压,但是其现金流和资产质量保持在了一个健康的水平。
与安踏体育和李宁相比,特步国际和361度在上半年均实现了营收、净利润双增。其中特步国际净利润实现了21.5%的增长,达到9.14亿元,创历史新高,其增速在四家公司中位居首位。虽然特步国际的净利润绝对值低于安踏体育和李宁,但其已连续两个报告期保持20%以上的增长,这与该集团在2024年剥离了亏损的业务有关。
361度上半年录得营收、净利双增,但与往年相比,其营收增速放缓、盈利能力下降的迹象已有所展露。2025年上半年,361度营收同比增速11%,为近五年最低;净利润增幅仅为8.6%,也是近五年最低,且首次降至个位数。
另外,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上半年,除361度外,另外三家体育用品企业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其中安踏体育毛利率下滑0.7个百分点至63.4%,对此安踏体育方面解释称由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电商业务和鞋类产品贡献的增加。
此外,安踏体育由于收购狼爪等因素的影响,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从114天增加至136天,库存压力隐现。李宁、特步国际、361度的平均库存周转天数分别为61天、94天、109天。
上半年,安踏体育、李宁的器材配件营收增幅最高
同样都是卖运动鞋服,四大体育用品各家卖得最好的品类略有差异。
今年上半年,安踏体育的服装品类以54.2%的营收占比领先,位居集团首位,该品类的毛利率也是最高的,约为67.3%;而营收增幅最高的却是配饰,约为24.6%,但该品类在营收中的占比只有3.3%,毛利率为52%。
同期,李宁的鞋类以55.6%的营收占比成为集团营收支柱,营收增幅约为4.9%。以跑鞋为代表的跑步品类一直是李宁的强项。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其跑步品类零售流水同比增长15%,其中超轻、赤兔、飞电三大系列跑鞋半年销售量就突破526万双。与安踏体育类似的是,李宁报告期内的器材及配件营收增幅也表现突出,约为23.7%,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7.8%增至9.4%。
“聚焦跑步”的特步国际,鞋类营收占比达到60.8%,但其6.3%的营收增幅不及服装品类的9.5%,后者的营收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6.5%提升至37.3%。
此外,361度的营收也主要依靠鞋类产品拉动,服装表现相对较弱。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其服装品类平均批发售价出现下降,且销量也有所减少。数据显示,上半年,361度成人服装平均批发售价下降4.5%,营收仅同比增长1.6%;儿童服装平均售价下降6.3%,营收同比下降7.6%,361度报告期内服装品类合计同比少卖0.19亿元。
对运动鞋服品牌而言,想要产品卖得好,都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除安踏体育外,另外三家运动品牌的研发开支比率均保持增长或持平。尽管安踏体育的研发开支比率降至2.6%,但由于营收增长,实际研发费用增至10亿元,李宁、特步国际、361度的实际研发费用分别为3.45亿元、1.9亿元、1.6亿元。
与中国奥委会达成合作的李宁,通过不断加码顶级运动资源布局,构建专业运动品牌心智。为此,李宁上半年在研发上投入3.45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营收增速。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李宁在主打的“䨻”科技持续实现突破的同时,还通过跨界合作拓宽科技边界,把航天技术应用于运动服装上。
另一家实现跨界突破的还有361度。该集团近期宣布与斯坦德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布局机器人穿戴装备及智能材料研发。
开店节奏放缓,押注奥莱战场
运动品牌在渠道层面的调整从未停止过,但各品牌均已不再盲目追求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转而更加注重门店效率和经营质量。
截至2025年6月末,安踏体育门店总数超1.3万家,相较于2024年年末超1.2万家的门店数量有所增长。但安踏体育对安踏、斐乐采取了放缓开店节奏、更关注店效的策略,其中安踏及安踏儿童门店较去年年末减少10家至9909家,斐乐品牌门店较去年年末减少6家至2054家。
此外,安踏体育旗下的迪桑特、可隆以及Maia Active继续保持有序扩张。截至上半年,上述三个品牌的门店数量分别为241家、199家、50家,较2024年年末分别增加15家、8家、3家。安踏体育透露,对于处于渠道建设中的所有其他品牌,集团更注重提升单店营运效率。通过大店升级计划,迪桑特年店效超过5000万元的高店效门店数量在持续增加。
今年2月,特步国际发布公告称,未来,特步主品牌计划逐步向有意退休的经销商收回分销权,优化零售渠道结构。截至6月底,特步国际拥有超过8000家门店。其中,特步成人品牌门店6360家,较去年年末减少22家;特步少年门店1564家,较去年年末减少20家。
特步国际旗下首个实现盈利的新品牌索康尼,今年上半年的门店数量较去年年末增加10家至155家。特步集团总裁田忠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索康尼将适当加快线下布局,聚焦一、二线城市高质量商圈,新开30-50家线下门店,并适当减少线上低价、折扣深的产品。
主打性价比的361度,渠道优势更集中在下沉市场。从门店分布来看,其中约76%的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今年上半年,361度的门店数量同比减少81家至5669家。该品牌线下策略的重点是提升门店平均面积及店效。据披露,报告期内,361度的单店平均面积达156平方米,同比净增加7平方米;打造的新零售业态“超品门店”已累计开设49家。
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直言线下渠道严峻现实的李宁,正经历“壮士断腕”般的线下渠道优化。上半年,李宁优化门店结构净关闭51家店铺,其中李宁Young门店减少33家。主动关闭低效门店的同时,李宁表示要将资源向核心商圈的大型旗舰店和高效奥莱店集中,以提升单店盈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事实上,加码奥莱渠道的不仅仅是李宁,还有安踏、361度、特步以及骆驼、凯乐石等运动品牌。这些运动品牌的奥莱门店不仅面积大、品类全,而且形象也更接近正价门店。运动品牌集体押注奥莱战场,或与奥莱市场近年的消费热度上升有关。中国商业联合会奥特莱斯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主要奥莱项目销售额同比增长12.8%,客流同比增长16.3%,增速较一季度继续扩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真真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