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8月27日新京报刊发降糖产品消费质量报告的系列报道后,报道中涉嫌虚假宣传的所谓“美国进口”控糖饮控糖卫苦瓜肽玉竹草本饮、Breorqy西洋参苦瓜肽饮目前已经下架。8月28日,控糖卫涉事企业所在地的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复新京报记者称,集美区市场监管局已依法予以立案,责令当事人将产品链接下架,并将对案件作进一步调查,依法查处。除控糖卫外,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报道发布后,两家店铺关于NYO3活性铬平衡胶囊的部分功效宣称已经修改或删除;而报道中提及的其他产品依然在售,且宣传内容没有变化。
网络截图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在得知‘进口’控糖饮涉虚假宣传的消息后迅速响应,这一积极作为彰显了监管部门对市场乱象‘零容忍’的坚决态度,以及守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担当。”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对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快速响应点赞的同时也提到,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仍需加大,完善举报奖励制度也至关重要。
“进口”控糖饮下架,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糖尿病在我国有着庞大的患者群体基数,目前糖尿病无法治愈,药物对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但是,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糖尿病可以治愈、打胰岛素会上瘾、血糖控制达标后就可以停药”等误区,也让不少患者走了弯路。而市面上存在的虚假、夸大宣传降糖功效的产品,为糖尿病治疗带来了挑战。
宣称是“美国进口”的控糖卫、Breorqy两款控糖饮便是其中之一。在商家的虚假宣传之下,该产品可以让患者“终身糖正常,比胰岛素强20倍,不依赖、无副作用,甚至可以‘停药’”,不少消费者为此买单。而据新京报记者调查,控糖卫成本预计不到10元,销售单价却高达百元;宣称的“美国进口”,实则与“进口”毫不沾边。这类控糖饮除了虚假宣传降糖功效,在包装上也以“进口”忽悠消费者。
除了控糖卫这类宣称降糖的液体饮外,记者还发现虚假宣称降糖功效的三价铬产品、茶叶及代用茶,宣传手法与控糖饮大同小异。其中,三价铬产品声称是“口服胰素、血糖克星”,可以帮助消费者“轻松退出糖友圈”,但专家指出,三价铬降糖功效科学性研究不足,此类产品宣传打擦边球,切莫相信虚假夸大宣传,擅自停药。茶叶、代用茶宣称降糖更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不具有预防、治疗功效。
8月27日,上述系列报道发布后,控糖卫涉事企业所在地的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回复新京报记者称,针对报道反映的问题,厦门市集美区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立即对涉事企业现场核查。经查,报道所涉“控糖卫”产品委托加工商系厦门市糖逆转医学研究院、销售商系厦门格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均在电商平台开设网店,主要销售“控糖卫”系列产品。现场检查发现,两家企业均涉嫌虚假宣传违法行为,集美区市场监管局依法予以立案,责令当事人将产品链接下架,并拟将相关违法线索移送生产商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置。集美区市场监管局将对案件作进一步调查,依法查处。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虚假宣传类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干扰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能在短时间内行动起来,不仅体现了其高效的工作作风,更凸显出日常监管体系中监测预警机制的有效性,证明了只要重视舆情,积极行动,就能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邓勇指出,监管部门的快速介入核查,及时制止了涉事企业的违法行为,防止更多消费者被误导,减少经济损失。迅速立案则表明监管部门对这类违法事件绝不姑息,从源头上遏制此类虚假宣传产品在市场上继续流通,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让其他企业不敢轻易效仿。
大部分产品虚假宣传照旧
除了已经下架的两款控糖饮产品外,8月28日午间,新京报记者注意到,NYO3海外旗舰店和NYO3男性健康专卖店关于NYO3活性铬平衡胶囊的部分功效宣称已经修改或删除;而报道中提及的其他产品依然在售,且宣传内容没有变化。
NYO3海外旗舰店删除了NYO3活性铬平衡胶囊的部分宣传内容,如“3步直击源头”、糖尿病及并发症相关图文、“你体检我买单”等,但依然有“每天1粒,让‘甜’不再是负担”“乐享美食,无惧甜蜜负担”“活力代谢,甜食自由”的表述;NYO3男性健康专卖店的这款产品宣传图中也删掉了“可替代二呱,不伤肝”等,但在产品标题上方的展示页面,依然有“多面狙击,稳糖不手软”的表述,以及带有“降低胰岛素抵抗、激活胰素、糖值呵护”“直击源头、轻松告别糖友圈”等表述的视频。
海外健康专柜售卖的宣称“医用级三价铬”的新西兰进口NUTRIABLE三价有机铬片、SunBest海外专营店的PipingRock铬元素片、Aneokture海外旗舰店的Aneokture血糖苦瓜素、上善若水大健康药房的铬元素片,宣传降糖功效的内容则没有变化。
茶叶及代用茶方面,邓鲜森旗舰店的铁皮石斛杜仲叶青钱柳茶、顺德大药房旗舰店的特级大叶苦丁茶、仁心养生堂的桑菊清唐茶、自然岛旗舰店的人参桑叶双瓜茶等虚假宣称降糖功效的内容也均没有变化。
针对部分报道涉及的违规宣传产品仍未整改的情况,邓勇表示,这暴露出监管工作在某些方面仍存在漏洞。从监管层面来看,需要进一步强化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如今产品的销售渠道广泛,线上线下、跨区域销售普遍存在。仅靠单个地区的监管部门,难以对产品的整个销售链条进行全面管控。不同地区的监管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一旦发现问题产品,能够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下架、查处等措施,让问题产品无处遁形。随着市场的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虚假宣传的手段也不断翻新,监管部门自身也需继续提升监管能力和专业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监管需求,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并处理各类市场违法行为。
此外,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即便有店铺将报道所涉及产品下架,但店铺中其他产品依然在宣称各种降压、降血脂等功效。这类现象该如何杜绝?
“当下,很多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部分平台对商家的资质审核、产品宣传内容审查不够严格。要加大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邓勇指出,监管部门应督促电商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更为严格的入驻审核机制,不仅要审核商家的营业执照等基本资质,对于产品宣传文案、功效描述等也要进行细致审查。对于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产品,禁止其上架销售。同时,平台自身也要建立常态化的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平台上存在问题的产品,对于屡教不改的商家,要采取封号等严厉措施。
邓勇提议,完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消费者、企业员工以及社会各界积极举报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对于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举报人高额奖励。这样既能够拓宽监管部门获取线索的渠道,也能激发公众参与市场监督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管氛围,让虚假宣传行为无所遁形。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