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将于8月7日标售总规模1000亿美元的四周期限的国债,创该期限国债发行的单次规模最高纪录。
这场“美国短期国债供应洪流”的背后,是美国政府上演的一场“借新还旧”的危险债务游戏。美国财政部希望通过大量发行短期国债,来缓解旧债到期的压力。
当前,美国联邦债务总额达36.21万亿美元,占GDP的123%,远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警戒线。其中公众持有债务28.91万亿美元,短期国债占比21.29%,中长期债券占比51.22%。
美债市场稳定与否牵动全球市场神经
规模庞大的美国国债市场,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参与。美国国债市场的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全球金融市场的信心。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周美国财政部创纪录发行千亿美元短期国债,旨在填补TGA账户(一般账户)50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但过度依赖短债可能引发“发债越多——利率波动越大——再融资成本越高”的恶性循环。
本周美国财政部还将发售总计1250亿美元的附息国债,包括580亿美元的三年期国债和420亿美元的十年期国债,以及250亿美元的30年期国债。其中三年期和十年期国债的发行规模均为近年来的单次最高水平。
“本次短债供给高峰若持续,可能通过期限溢价传导至长端利率,形成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压力。”白雪表示,2023年8月美国中长债发行规模上调后,10年期收益率曾飙升至5%。
与此同时,市场对美债的需求出现结构性走弱的趋势,供需失衡加剧了美债的流动性压力。目前,市场关注点已转向供应激增的短期美国国债能否被市场顺利承接。
白雪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一方面,美国商业银行受存贷比和补充杠杆率(SLR)规则的限制,增持短债能力有限;货币市场基金虽为主要买家,但持有期限已达历史高位,显示对美债的承接能力接近饱和。若8月拍卖投标倍数跌破2.5的历史警戒线,可能引发市场对需求坍塌的担忧。
另一方面,中日等主要美债持有国持续减持趋势未改。这种“避险买盘”与“战略减持”的并存,使得海外资金对美债的支撑具有脆弱性。这种供需失衡的状况将在中长期加剧美债的流动性压力。
美国联邦财政路径不可持续,如不解决迟早爆雷
美国国债市场的“短债供应洪流”,暴露了美国联邦财政的脆弱性。
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该法案的关键影响之一是将美国联邦债务上限提高了5万亿美元,这埋下了美国政府长期的财政隐患。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分析,该法案将在未来10年内增加约3.3万亿美元赤字,并长期性地减少联邦税收收入,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美国政府都将存在巨大的借款需求,近期美国财政部一直在增加美债标售规模。
面对不断膨胀的美国政府债务,近期多位美国顶尖经济学者表示出担忧,并再次警告称,若按现有趋势发展,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将不可持续。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世界贸易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和标准普尔全球评级首席经济学家保罗·格伦瓦尔德此前在第16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一致表示,美国的公共财政状况和不断增加的巨额赤字不可持续,如不采取明智的措施加以解决,迟早会爆雷。这种局面一旦发生会引发系统性风险,最终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白雪指出,当前美国政府的财政困境已进入结构性恶化阶段,其核心矛盾体现在债务规模失控、短债供给激增与市场承接能力边际减弱的三重挤压。
白雪预计,2025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压力将进一步攀升。未来5至10年,随着《减税与就业法案》到期及社保、医保支出刚性增长,美国联邦政府赤字规模还将持续扩大,美国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着深层次的危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晓翀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