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秀兰)7月28日为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为“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在日前召开的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暨第七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期间,多位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乙肝临床治愈迎来新的进展,随着药物的迭代升级与治疗策略的优化,为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的治愈方案,越来越多的慢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我国乙肝患者众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介绍,乙肝病毒感染显著增加肝硬化、肝细胞癌风险,我国乙肝疾病负担严重,如果实现乙肝临床治愈则可明显降低相关疾病负担及死亡风险。当前慢性乙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王贵强教授介绍,大量研究表明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治疗策略,促进了乙肝表面抗原清除,临床治愈率可超30%。不仅如此,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治疗获得临床治愈后效果持久,在104周延长随访时,核苷经治患者的临床治愈维持率约90%,初治患者甚至达到了10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指出,乙肝临床治愈从2013年提出,经历了初步探索、基本统一,现已进入系统完善阶段,乙肝临床治愈循证证据等级逐步提升。


目前,全国已有超1000家医院开设乙肝临床治愈门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指出,门诊为乙肝患者提供“全病程科学管理”的诊疗新模式,采用规范化诊疗技术、提供个体化病程管理及服务,可帮助更多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