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持续四年的“豪门婚变”,再度让“美妆代运营第一股”丽人丽妆走进舆论中心。
7月23日,上海丽人丽妆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人丽妆”)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黄韬新增司法冻结,主要原因是其个人与翁淑华的离婚纠纷。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此次黄韬新增司法冻结的股份数量,与今年4月法院终审判决要求其分割给前妻翁淑华的股份数量一致,让这场离婚被贴上了“天价”标签。目前,翁淑华尚未拿到法院判决的1674.7538万股,按7月25日收盘价计算,这些股份市值约1.64亿元。
据Wind数据显示,丽人丽妆近10个交易日累计下跌5.5%。截至7月25日收盘,丽人丽妆报收9.8元/股,跌幅为0.81%。
从喊话到对簿公堂,“天价离婚案”打了四年
根据披露,丽人丽妆定期查询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发送的公司股东名册后询问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获悉,黄韬新增司法冻结1674.7538万股公司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12.88%,占丽人丽妆总股本的比例为4.18%,冻结原因是“个人与配偶离婚纠纷”。
丽人丽妆公告截图
截至公告披露日,黄韬直接持有丽人丽妆股份数量约1.299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2.46%;累计冻结股数(含本次)约29747538股,占其直接持股数量的22.89%,占丽人丽妆总股本的7.43%。
回顾黄韬离婚案始末,历经约四年时间。
2021年3月,翁淑华通过微博喊话黄韬,希望他履行“作为丈夫和父亲应尽的责任”,双方家庭矛盾也被推至台前。同年7月,丽人丽妆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黄韬通知,其因个人与配偶翁淑华离婚纠纷,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等诉讼目前不涉及财产分割,翁淑华因此提起财产保全申请,导致黄韬持有公司股份的112万股被司法冻结。”
2022年8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翁淑华作为申请人申请撤回保全,并相应解除对黄韬相关财产的冻结、查封或扣押;次年11月,丽人丽妆披露,黄韬与翁淑华离婚纠纷已经相关法院作出生效判决,裁定冻结黄韬持有的1000万股公司股份。
去年3月,丽人丽妆再度公告称,因黄韬涉及离婚后财产纠纷,前妻翁淑华请求进行财产分割,将登记在黄韬名下的公司股份合计近1.34亿股中的八分之一股权份额(即1674.7538万股)进行股权划转。
这场“天价离婚案”在今年1月迎来一审判决结果,黄韬持有丽人丽妆股份中的1674.7538万股归翁淑华所有,黄韬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配合翁淑华将上述股份变更登记至翁淑华名下。彼时,丽人丽妆称,该案件属于一审判决阶段,“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表示将会提起上诉,最终诉讼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不过,到了4月,离婚案终于尘埃落定,丽人丽妆披露了终审判决情况: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此次黄韬新增司法冻结的股份数量,与今年4月法院终审判决要求其分割给前妻翁淑华的股份数量一致。对此,丽人丽妆称,“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目前暂不会导致公司的控制权发生变更”。
连续四年营收下滑,今年上半年预亏不低于3000万元
一场“豪门婚变”,也暴露了丽人丽妆的业绩窘境。
官网信息显示,丽人丽妆由黄韬于2007年创立,是一家化妆品网络零售服务企业,最初负责运营相宜本草在某电商平台的商城;2011年,该公司获得韩束、施华蔻、美宝莲等品牌的正品授权;2020年9月,丽人丽妆头顶“美妆代运营第一股”光环登陆上交所主板。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公司已经与多个知名化妆品品牌建立合作关系,运营店铺总数达234家。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2021-2023年,丽人丽妆分别实现营收41.55亿元、32.42亿元以及27.6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9.67%、21.98%、14.78%。到了2024年,公司营收进一步减少37.44%至17.28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大幅减少182.64%至-2440.03万元。
在丽人丽妆看来,去年营收减少主要受到公司与部分品牌终止合作、与部分品牌转变运营模式的影响,包括与雪花秀等品牌终止合作,与雅漾等品牌转变运营模式;净利润亏损则主要由于传统电商零售业务规模下降导致毛利减少,在战略转型期间加大了对自有品牌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等。
丽人丽妆2024年年报截图
从销售模式来看,2024年,丽人丽妆电商零售业务、品牌营销运营服务、其他业务的营收均录得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电商零售业务的营收同比下滑38.39%至15.8亿元,品牌营销运营服务营收同比下滑15.1%,其他业务营收同比下滑33.42%。
为扭转经营困局,丽人丽妆将自有品牌视为第二增长曲线,“自2023年起,以玉容初、美壹堂等为代表,公司持续在美妆细分领域培育一批有增长潜力的品牌”。公司在去年年报中称,在战略转型期间加大了对自有品牌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丽人丽妆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0.98%至2343.48万元,但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仅为1.36%。与之相对的是包括广告费、平台运营费在内的销售费用,虽然同比下滑了25.54%,但仍高达5.089亿元,销售费用率约29.45%。
进入2025年,丽人丽妆仍在“渡劫”。一季度实现营收3.61亿元,同比下滑23.58%,归母净利润为-1832.2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172.02万元降至-55.15万元。
如今,一则半年度业绩预告再添“寒意”,由于营业收入下降、整体利润减少以及自有品牌仍处于战略投入期,丽人丽妆预计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000万元至4250万元。
眼下,面对实控人离婚纠纷的持续影响和业绩泥沼,留给丽人丽妆“自救”的时间并不多,而其能否推动自有品牌有序发展、提升外部品牌合作的稳定性,将成为转型的关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铮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