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儿童视力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家长关注。叶黄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够吸收蓝光等有害光线,保护眼睛免受损伤,成为市场上热销的儿童营养补充剂。然而,这些产品的实际品质如何?是否存在潜在健康风险?


近日,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针对市面上14款热销儿童叶黄素产品开展专项测评,重点检测了含糖量、胶含量,以及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核心成分的实际含量。结果显示,不同剂型产品在糖胶控制上差异显著,部分产品核心成分含量与标注不符,暗藏健康隐患。


剂型对比:

软糖糖、胶含量双高,液体剂型更优


此次测评的14款产品涵盖液体和软糖两种主流叶黄素剂型,检测数据显示,两者在糖、胶含量上呈现明显分化。


液体剂型产品的总糖含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亮**视液体叶黄素、小**液体叶黄素、视**棒护眼饮等3款产品未检出糖分。在胶含量方面,上述4款液体剂型产品胶含量均小于1g/100mL,显著低于软糖剂型。如亮**视液体叶黄素胶含量为0.01g/100mL。


在此次检测中,10款软糖剂型产品的含糖量普遍偏高。其中,丽**s叶黄素软糖的含糖量超过50%,这一数值远超液体剂型产品。从成分来看,软糖为提升口感,通常添加葡萄糖浆、麦芽糖浆等多种糖类,长期食用可能对儿童健康造成多重影响。


根据《GB 2760-202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果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物中的功能为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明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物中的功能为增稠剂,但该标准未对上述两种胶在食物中的最大使用量进行约束,仅显示为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另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及最新营养建议,18岁以下儿童每天添加糖摄入量应控制在 25克以下 ,并建议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克。


核心成分检测:

部分产品核心成分含量与标示不符


叶黄素、玉米黄质是儿童叶黄素产品的核心成分,二者共同作用于视网膜黄斑区,帮助过滤蓝光、抗氧化。但此次测评中,新京报记者发现,部分产品存在核心成分含量与标注不符的问题。


例如,视**棒护眼饮产品中,标注含有10mg叶黄素和2mg玉米黄质,但实际检测结果为叶黄素7mg、玉米黄质0.9mg,均未达到标注值;n**y儿童叶黄素软糖产品中,标注含有5mg叶黄素和1mg玉米黄质,实际检测仅为叶黄素3mg、玉米黄质0.21mg,差额明显。


此外,部分产品在成分上仅有叶黄素含量,没有玉米黄质。而科学研究表明,叶黄素与玉米黄质需按一定比例协同补充,才能达到理想的护眼效果,含量不足或比例失衡都会影响作用发挥。


专家:软糖剂型高糖高胶,暗藏多重健康风险


针对上述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眼科中心主任医师李学民提醒,家长应警惕儿童叶黄素产品中潜在的健康隐患。


“软糖剂型的叶黄素产品普遍存在高糖问题,这与儿童健康需求存在明显冲突。”李学民指出,有研究显示,长期高糖饮食会使儿童龋齿概率上升3倍;其次,过量糖分摄入是儿童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重要诱因。此外,糖摄入过多还与近视相关。“有文献证实,高糖饮食可能增加近视发生的概率或加重近视程度,这与家长希望通过补充叶黄素保护视力的初衷背道而驰。”李学民补充道。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儿童每日游离糖摄入量不宜超过25克,而频繁食用含糖量超50%的软糖,极易突破每日限量,形成健康隐患。


软糖剂型产品中,为维持形态和口感,常添加明胶、果胶等胶质成分,但其潜在风险往往被忽视。李学民介绍,明胶多从动物皮骨中提取,可能残留重金属或致敏性动物蛋白,增加儿童过敏风险;同时,胶质在胃中溶解缓慢,会延长食物停留时间,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对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影响更明显。此外,胶质还可能干扰铁、钙等矿物质的吸收。


李学民认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频繁食用高胶软糖,可能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摄取,间接阻碍生长发育。


成分含量虚标或误导消费者


对于部分产品核心成分含量不达标的问题,李学民指出,产品核心成分含量不达标,可能存在护眼效果打折、误导家长延误干预以及其他潜在安全风险。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黄斑区的‘保护盾’,需按推荐量持续摄入(6-10mg叶黄素+1.2-2mg玉米黄质)才能发挥作用,含量不足会降低蓝光过滤和抗氧化能力,增加眼损伤风险;家长可能因信赖产品宣传而忽视科学护眼措施(如增加户外活动、控制屏幕时间),导致儿童视疲劳、近视等问题加重。”李学民表示,除上述危害外,部分企业为掩盖含量不足,可能添加人工色素、香精等成分,加重儿童肝肾代谢负担,尤其对婴幼儿危害更大。


李学民提醒,家长在为儿童选择叶黄素产品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不把补充剂当糖果:许多叶黄素软糖因口味香甜,易被儿童当作零食过量食用,可能导致叶黄素摄入超标,增加代谢负担,补充剂应严格控制剂量,不能让孩子随意食用。


优先选择专业剂型:从健康角度,液体剂型在糖、胶含量控制上更具优势,尤其适合低龄儿童和肠胃敏感的孩子;若选择软糖,需仔细查看配料表,优先选择低糖、无额外添加胶质的产品。


结合天然食物补充:叶黄素的最佳来源是天然食物,如羽衣甘蓝、菠菜等深绿色蔬菜,南瓜、玉米等黄色蔬果以及蛋黄等,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可减少对补充剂的依赖。


此外,李学民强调,叶黄素仅是护眼的辅助手段,家长更应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用眼习惯,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控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儿童视力健康。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