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以“中国经济:开放与韧性共生长”为主题的2025贝壳财经年会在上海召开。在以ESG实践破局——打通“战略-效益”闭环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拜耳中国公共与政府事务及可持续发展高级总监陶诗腾表示,作为一家来自德国的生命科学企业,拜耳已经深耕中国市场超过140年,“作为一个德国人,我也已经学习中文大概15年了”。据陶诗腾介绍,他努力学习中文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能够促进交流与合作,“在ESG领域,我认为,大家都是合作伙伴”。
拜耳中国公共与政府事务及可持续发展高级总监陶诗腾。
对于拜耳而言,ESG属于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年都会围绕ESG制定具体的目标,并且认真披露ESG相关报告。ESG目标的进展由我们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进行监督。如果发现我们可能无法达到目标,我们会及时制定应对措施。此外,ESG目标也是公司长期激励计划的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对此非常重视。ESG已经融入到公司所有部门和流程中,大家共同合作。”陶诗腾表示。
谈及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绿色转型的发展趋势,以及ESG在全球的发展趋势,陶诗腾认为:“中国的绿色转型正在加速推进,在政策支持、国际合作、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都能有所体现。中国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中国人口众多,绿色能源需求大,但基于近年来的创新发展,中国绿电供应大幅度跃升,这给我们在华的外资企业在可持续方面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目标一致,一起加油。”
“至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在全球的发展趋势,最近也发生一些重大变化,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ESG表现,认为这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所以从我们的角度还是会坚定不移地发展可持续道路。”陶诗腾说。
最后,对于中国企业如何提升ESG的国际化水平,陶诗腾也带来了一些建议。陶诗腾说:“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贡献是创新力,尤其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要创造价值。企业需要找到一个通过ESG可以盈利的模式。每一家公司最大的影响力就是本公司的产品/服务。拜耳不仅是一家医药企业,也有作物科学业务,我们很重视农业。比如,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方面,拜耳自身的二氧化碳排出量不算多,供应链更多,所以我们很重视跟供应链企业的合作。”
“跟拜耳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领域就是农业(农业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四分之一)。因此,我们持续与在农业领域深耕的合作伙伴一起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我举个例子,拜耳有一款作物CoverCress,它是一种低碳的冬季油籽覆盖作物,可以在美国中西部与玉米和大豆轮作种植。它有可能将碳储存在土壤中并改善土壤健康。更重要的是,它的油用作一种新的低碳强度生物燃油,为生物质柴油(BDD)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提供新的选择。所以,我想鼓励中国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一起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让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在ESG方面积极创造价值。”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