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人民银行发布了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1%。 


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从上半年的金融数据看,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明显,我国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同时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货币政策传导需要时间,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邹澜指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密切关注评估前期已实施政策的传导情况和实际效果,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更好地推动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 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1%。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2.92万亿元,显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保持较高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介绍,上半年信贷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的特征。


分借款主体看,企(事)业单位贷款是信贷增长的主体。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57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9.5%,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6.6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7.17万亿元,是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的主要构成,表明金融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住户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贷款增加9239亿元,体现了金融机构持续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从行业投向看,贷款行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具体看: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


贷款利率也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1-6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此外,人民银行数据显示,若还原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因素影响后,6月贷款增速保持在8%左右。 


有业内专家表示,去年以来用于化债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券保持较快的发行节奏,短期内会对贷款规模产生替代效应,下拉贷款增速,但长期看有助于缓释地方债务风险,畅通资金循环,增强经济增长动能,同时也有利于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金融供给日益丰富、直接融资加快发展的背景下,不宜简单通过贷款等单一融资渠道数据来判断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社会融资规模比贷款更能全面反映金融总量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


季节性消费需求集中释放 对6月信贷形成支撑


具体到最近的6月份,6月信贷增长较快。业内人士指出,季节性消费需求集中释放也对信贷形成支撑。6月恰逢年中“618”促销的关键节点,加之暑期出行规划也迎来高峰期,住户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对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提振消费是2025年经济工作首要的任务。近期,人民银行还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满足经营主体和消费者多样化融资需求。推动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力。


彭立峰强调,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关键,在创造和吸纳就业方面也具有优势。我国商品消费发展比较充分,占GDP比重与国际水平基本是相当的,而服务消费相对不足,发展空间比较大。当前,服务消费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满足需求的金融支持较为充分,影响扩大服务消费的短板主要是供给。


彭立峰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金融、财政、产业政策协同,指导各地、各金融机构加快推动《意见》落地见效,全力做好金融服务消费工作,为提振和扩大消费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增长动能减弱,人民银行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据贝壳财经记者统计,人民银行在去年四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之后,今年上半年又推出一揽子金融支持措施。


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如5月降准0.5个百分点,一次性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6月两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共1.4万亿元;利率方面,继续推动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在结构方面,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分担工具,加力支持提振消费、科技创新。优化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


人民银行今年上半年还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有业内专家表示,货币政策取向主要是对状态的描述,目前货币政策的状态是“适度宽松”的。金融总量指标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增速。


“未来政策实施节奏和力度上要根据形势变化灵活把握。”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前期一系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在信贷增速受前期高基数影响有所放缓的同时,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规模快速增长,融资结构不断优化,流向实体经济的总资金规模仍维持在高水平上。当前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总体处于观望阶段,而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并没有改变,当然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也会观察和评估国内外经济运行状态,灵活把握。


此外,从全年来看,贷款能够维持合理增长,对重点领域的支持亦有保障。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业内专家判断,随着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的持续发力显效,全年信贷仍将维持合理增长,科创、消费、绿色、普惠等重点领域保障是有力度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