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银行近期“吃下”380万元罚单。7月4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对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银行”)开出罚单,其中涉及7项主要违法违规行为,贷款方面问题占比较大。在处罚银行的同时,杭州银行多名相关负责人也一并被处罚。
今年以来,监管机构持续加大对信贷违规的审查力度,银行业“百万罚单”频现,贷款问题已成为“重灾区”。
涉及个贷、贷前审查等信贷问题 杭州银行遭重罚
杭州银行此次被罚的主要违法事实包括7项,不少违法事实与信贷有关。
根据罚单,杭州银行存在流动资金贷款贷前调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未按规定监督检查流动资金贷款使用情况、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个人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票据贴现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信用证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实际履行高级管理人员职责。
近年来,信贷问题已经成为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罚单的“重灾区”。其中,贷款管理不到位、办理贷款业务不审慎是银行被处罚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也加大了针对信贷管理的管理力度。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2024年颁布了《流动性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并明确规定,贷款人开展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同时针对贷前、贷中、贷后都有明确规定。
去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还发布了《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对个人贷款业务进行规范,加强个人贷款业务审慎经营管理,促进个人贷款业务健康发展。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信贷管理不严将直接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将直接影响银行稳健经营,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加大了信贷有关的管理力度。
杭州银行数据显示,该行不良率虽然持续保持低位,但零售、房地产等有关领域贷款的风险有所上升。根据该行2024年年报数据,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0.77%,较2023年末上升了0.18个百分点。公司贷款中,房地产行业不良率高达6.65%,同比上升0.29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不良率也有所升高。
多位责任人被罚 “双罚”机制已成常态
在杭州银行此次罚单中,多位业务负责人也一并被罚。
其中,时任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小微金融发展三部总经理助理杨凯、时任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小微金融发展四部总经理助理夏青青、时任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新泾支行行长刘洋均因“个人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警告。
同时,时任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公司金融发展一部总经理王海萍、时任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长宁区域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张竺华、时任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虹口支行行长沈旭初、时任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卢轶琛则分别因“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流动资金贷款贷前调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信用证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票据贴现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警告,并均被罚款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监管处罚呈现出了“双罚”常态化特点,既处罚违规机构,又处罚相关责任人;既处罚总行,也处罚分支机构。对个人处罚中,针对负有管理责任的管理人员、直接责任人以及经办人员,区别不同岗位性质和责任,分别处以不同的罚金,以及作出限制或禁止相关人员从事金融业务等处罚。
业内人士指出,这样“双罚”的方式能更好增强监管行政处罚的威慑力和针对性,提升处罚的震慑效果,推动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勤勉尽职,增强合规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