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觉得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吗?”一位投资者在股东会上向孙宏斌提问。
“肯定的。”孙宏斌回答。
2025年6月30日,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现身股东周年大会现场,这也是时隔两年,外界再次见到这位掌舵者。
“老孙”现身后,7月2日,融创中国的股价拉涨4.9%,7月3日又跌了0.67%,于昨日又上涨6.25%,收盘报1.53港元/股。
在外界看来,孙宏斌久违的露面,更多是向外传递积极信号,正如他在股东会上所回答的那样,“融创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那么,融创困难的时候,真的过去了吗?
巨额负债“一把清”?
曾经叱咤风云、金句不断的老孙在地产圈“消失”两年后,此次选择现身股东大会,意味深长。要知道,此次股东大会,一个重要的背景是融创化债取得了重要突破。
今年4月17日,融创发布第二次境外债重组方案,境外债总规模约95.5亿美元,全部债转股。
按照此前公布的两种转股价,即6.80港元/股和3.85港元/股(总量不超过债权总额的25%),相比于其时融创1.49港元/股的股价,不得不说,债主们赌的是融创的未来。
债转股,一把清,有业内人士称,“全行业恐怕只有老孙敢这么干。”
基于当前的市场,老孙敢放大招,股东们也不得不“认”。按照融创最新公告,截至6月30日,重组支持协议中的现有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75%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
也就是说,这个债转股的方案已经获得了大部分债权人的同意,等到9月15日召开重组会议,届时债权人进行投票,重组方案就将正式生效,到那时,融创境外债真的要“一把清”了。
再看境内债,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方案已于今年年初获债权人会议批准。根据融创最新公告,今年4月,融创已用约8亿元购回约40亿元的境内债券,目前正推进股票及/或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工作。
总的来看,95.5亿美元境外债,相当于人民币684.53亿元,加上境内债154亿元,总共838.53亿元。按照最新金价,100亿元人民币大约可兑换12.87吨黄金,那么,融创这一境内外债务总额大约相当于100吨黄金。
“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年如果能顺利化债,一身轻的融创闯过“万重山”了吗?
从去年至今,老孙只发过一条朋友圈,就是2024年4月,融创外滩壹号院二期99.97亿元首开售罄,一句“承蒙厚爱,共此外滩”。
2024年,融创外滩壹号院成为上海单盘销售额超高的项目。而今年,融创壹号院四批次开盘再次售罄,上半年累计销售额突破170亿元,提前锁定全国单盘销冠,也成为今年全国第一个销售额破百亿元的楼盘。
这个曾经从泛海控股手里收购的项目,或许是孙宏斌在“至暗时刻”心中点燃的荣光。
可惜的是,由于融创壹号院曾经一度陷入困境,而后融创将其持有的外滩壹号院二期项目89.7%股权转让给了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信托、华融资产,自身持有股权降至10.3%。也就是说,这个项目热销虽然印证了老孙当时卓越的眼光,但是最大的获益者如今已是中信集团。
好在,融创的招牌还在,这个项目也印证了融创的操盘实力。由此,老孙也在后地产时代开辟了第二战场——而今资本。
“做深主场城市、搞好代建服务”,孙宏斌“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战场就是代建,致力于复制一个又一个壹号院的“神话”。
要想复刻上海壹号院的成功,老孙也意识到要收缩战场,“不会再去那么多城市,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把产品做好。”
同时,融创即便在整体上化债减负,但聚焦到单个城市的单个楼盘,部分项目还有待盘活。对此,在此次股东会上,融创管理层表示,公司从去年开始已对旗下住宅项目展开彻底梳理,“一项一策”,推动项目债务重组与资产盘活,“总的层面平安落地,项目层面逐个儿攻坚化冰。”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2025年融创的财务表现也至关重要。从财报来看,2024年,融创中国收入约为740.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2%;毛利由2023年的亏损25亿元转为盈利28.9亿元;但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却从2023年的79.7亿元扩大至257亿元。从2021年到2024年,融创中国已经连续四年出现亏损,只有持续亏损状态得以扭转,才能为资本市场注入真正的信心。
或许正如老孙所说,融创“至暗时刻”可能过去了,但是,企业的危机并未真正解除。对于融创来说,“活下去”仍然是首要任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倩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