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来自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等基金公司的首批1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正式向公众发售。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16只基金中,有15只都是偏股混合型基金,仅有博时基金旗下的为普通股票型基金。


此外,16只基金的掌舵者中,不乏掌管规模超百亿元的基金经理。如广发基金的广发价值稳进A由王明旭管理,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王明旭管理着7只基金,管理规模合计106.56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有较大优势,但是否值得投资,还需要看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目前资产配置组合中是否需要补充相应的基金。


升档1.5%降档0.6%  绩优与绩差基金经理管理费差距拉大


1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主要为沪深300指数、中证800指数、中证800成长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等。此外,恒生指数收益率、中债总指数收益率、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等也在业绩比较基准中占有一定比例。


16只基金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之后的首批基金,费率浮动成为了主要看点。此前,公募基金主动管理基金基本按1.2%收取年管理费,可简单理解为,投资者持有的基金资产净值为1万元,无论赚钱与否,基金公司每年均收取120元的管理费。


这次有何不同?贝壳财经记者据基金产品公告了解到,此次浮动的主要是基金管理费,认购费、申购费和赎回费相对固定。


如何浮动?主要依据持有时间和业绩两大指标。如果投资者赎回、转出时,持有期限不足1年(365天),统一按1.2%年费率收取管理费。


如果投资者持有期限在1年及以上,则根据持有期间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分为三种情况确定管理费率,这其中,业绩比较基准成为了“标尺”。


如持有期间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年化超额收益率超过6%且持有收益率为正,按1.5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若持有期间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年化超额收益率在-3%及以下,按0.6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其他情形按1.2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


值得一提的是,当出现第一种情形时,若拟扣除超额管理费后的基金年化收益率小于等于业绩比较基准同期年化收益率+6%,或小于等于0时,仍按1.20%年费率收取该笔基金份额的管理费。


由此可以看出,要收取1.5%的高档管理费不仅要求基金收益率必须超过业绩比较基准年化收益率,还要求基金持有收益率为正,也就是说,必须要让投资者赚到钱,基金公司才能收取更高档的管理费。


同时,年化跑赢6个百分点以上适当升档,年化跑输3个百分点就直接降档,对升档要求更高,对降档要求更低,管理费与业绩挂钩也就更为紧密,这实际上拉大了绩优基金经理与业绩差的基金经理的管理费差距。


如仅计算管理费,同样管理1万元基金,业绩差的基金经理与业绩好的基金经理年管理费最高相差90元,若基金整体规模较大,两者差距更高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这也让基金经理更有压力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持续获取超额收益。


新产品有两大优势 相较费率投资者更关注基金本身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类基金是否值得投资?


贝壳财经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了解到,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投资价值值得关注。


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新产品强调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标尺”作用,这让投资者对基金业绩有了大概预期,更能将产品与自身的风险偏好相匹配,有利于形成从业绩符合预期到长期持有的良性循环;二是,浮动费率的模式有望调动基金经理的积极性,让基金经理更有动力获取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当然,若基金业绩表现不佳,下调的管理费也能降低基民的持有成本。


不过,针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数位投资者对贝壳财经记者提出了同样的想法。“其实,挑选基金时,管理费多收少收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还是要看基金能不能赚到钱,而且是持续地赚钱,如果能持续赚钱,管理费可以多收点,但如果不赚钱,少收管理费顶多少亏点,也没有达到投资赚钱的目的。”北京投资者杨先生对记者坦言。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此次担任首批新型浮动费率的基金经理更多是老将,如华夏基金、广发基金、东方证券等均派出了百亿基金经理。


掌舵华夏瑞享回报的王君正,2022年10月加盟华夏基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其管理着华夏回报A等三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达134.18亿元;管理广发价值稳进的王明旭,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旗下管理7只基金,合计规模达106.56亿元,管理时间最长的广发内需增长A(自2018年10月起任职)年化回报达14.16%;管理东方红核心价值A的周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旗下管理的8只基金合计规模达132.75亿元,其自2015年9月掌舵至今的东方红新动力A年化回报超10%。


不过,也有一些基金经理过往业绩表现不佳,如掌舵交银瑞安的黄鼎,其管理的两只基金交银定期支付双息平衡和交银启嘉A目前的任职回报均为负值。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可根据未来市场环境、自身风险偏好、持有期限及对基金经理、基金公司了解程度等,综合判断是否投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建议优先选择历史业绩稳定、投资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且长期持有,若不太了解相关基金,也可以寻求专业基金投资顾问的帮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