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复,预计很快会向投资者发售。


据悉,首批产品均为全市场选股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主要对标沪深300、中证A500、中证500或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并部分参与港股和债券投资。


同时,首批产品均设置了1.2%(基准档)、1.5%(升档)、0.6%(降档)三档费率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浮动费率基金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有助于提升管理人的积极性,也能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设置三挡费率 与业绩挂钩最低0.6%


5月16日申报,5月19日获得受理,5月23日正式获批,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跑出了加速度。


就在今年5月7日,证监会一纸文件打破了基金公司长期“旱涝保收”的局面。


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如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便设置了1.2%(基准档)、1.5%(升档)和0.6%(降档)三档费率水平。


以华夏基金旗下的华夏瑞享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为例,当投资者赎回、转出基金份额或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发生时,持有期限不足一年(即365天,下同),则按1.20%年费率收取管理费。


持有期限达到一年及以上,则根据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分为以下三种情况来确定对应的管理费率档位:若持有期间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年化超额收益率(扣除超额管理费后)超过6%且持有收益率(扣除超额管理费后)为正,按1.5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若持有期间的年化超额收益率在-3%及以下,按0.6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其他情形按1.2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


这种创新的收费模式,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嘉实基金表示,管理费率挂钩投资者持有一定时间后的实际收益情况以及相较业绩基准的表现,更强调投资者最佳利益导向,并首次将费率细化至“单客户、单份额”维度,真正实现“千人千面”差异化。


博时基金则认为,与传统固定费率基金相比,此次获批的浮动费率基金通过费率优化设计,让利持有一定期限以上的投资者,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有利于长期投资。此外,浮动费率基金强调超额收益,有利于激励和发挥公司专业化投研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回报。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首批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中,中欧大盘智选混合发起式是唯一的发起式基金,这意味着在产品发行时,来自基金管理人等发起资金的认购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限不低于三年。


中欧基金表示,这会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更加紧密地绑定在一起,激励基金经理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基金经理在追求业绩增长的同时,也会更注重风险管理,避免过度冒险导致基金净值大幅下跌。


新产品优势显著 但投资者应视情况决定是否切换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是否值得买入?


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多位专家均肯定了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投资价值。


资深基金分析师伍彦妮认为,对投资者而言,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基金业绩不会让投资者感到“惊吓”,因为业绩比较基准会让投资者对基金业绩有一定预期;其次,基金公司与基民“同甘共苦”,若基金业绩表现不佳,投资者可以降低持有成本;最后,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等一系列新政将引导公募基金行业走向共赢,这也让普通投资者更容易通过基金进行理财。


前海钜阵资本首席投资官龙舫则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新型浮动费率基金通过建立基金管理人与持有人的利益共享机制,不仅提高了管理人的积极性,也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若基金业绩表现优异,管理费虽然上升,但投资者可以通过更高的基金收益覆盖持有成本;若基金业绩表现不佳,管理费降低,能减少投资者的持有成本。此外,产品费率设计还与持有期挂钩,这也引导投资者降低交易频率,从而提升长期盈利的概率。”


既然如此,投资者是否应该将此前已买入的传统固定费率基金切换成新型浮动费率基金?


对此,专家给出了不同的建议。龙舫认为,若投资者想将固定费率基金切换成新型浮动费率基金,首先要考虑两类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和费率结构,此外,还需考虑当前的市场环境,在市场上涨时,固定费率基金的优势可能更明显,在市场下跌时,浮动费率基金节省成本的可能性更大。同时,新型浮动费率基金适合长期持有,若仅计划短期投资,可能不太适合切换成新型浮动费率基金。


伍彦妮认为,若已长期持有固定费率基金且看好相关赛道和基金经理,切换成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必要性不大。“新规更重要的意义是规范行业,对供给侧的约束更强,基民在投资时,还是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收益目标等,进行更优选择。”


基金经理直面压力,或从短期追热点切换到长期价值投资


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将基金经理收入直接与基民收益挂钩,对基金经理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国泰基金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基金经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长周期内持续稳定地实现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表现。过去一些基金经理可能通过押注单一赛道获得短期高收益,这种策略在长周期考核下面临较高风险。另外,新规对业绩稳定性要求提高,市场风格切换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基金经理在某些阶段表现不佳,将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挂钩,这使得基金经理需要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业绩表现。


“新规下,基金经理可能更倾向于构建多元资产组合,减少对单一赛道或短期热点的依赖,通过深度研究挖掘具备长期成长性的标的。”国泰基金表示,另外,新规强调以高质量选股为核心,要求基金经理更加注重成长、现金流、估值和行业优势等因素,可能需要部分基金经理改变以往投资风格,从短期热点追逐转向长期价值投资。


还有不具名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二八分化”行情,投资机会分布不均,行业轮动和风格切换频繁,极少数赛道享受“牛市”,大多数赛道则单边走弱,这种极致分化行情加大了基金的投资难度。“部分产品为追求短期高收益偏离了业绩基准,造成风格漂移和波动加剧。同时,基民的频繁申赎加剧了基金经理调仓压力,被动应对市场波动。此外,市场短期情绪化波动(如赛道轮动)也迫使基金经理在短期热点中妥协。”


该基金经理认为,要保持基金业绩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首先要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其次,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要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最后,还应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岳彩周

校对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