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国债作为全球最安全资产以及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正在被动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启了去美元化进程。究竟如何面向未来的全球货币体系,5月17日,来自联合国的前政要、国际组织、金融机构负责人知名经济学者等多位重磅嘉宾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各抒己见。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马克·马洛赫·布朗勋爵指出,现在国际秩序受到了来自美国尤其是关税方面的挑战和颠覆,替代方式是全球需要建立多边体系。


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白乐夫表示,现在全球贸易体系已经不是单极主导体系,在目前的情形之下,多元化体系将变得更加重要。


美元信用正面临系统性削弱


在美国债务持续攀升、财政赤字压力不断积聚的背景下,美元的信用正面临系统性削弱。


瑞银资产管理全球战略主管马西米利亚诺·加斯塔利指出,目前美元还是全球的避风港资产,因为它的流动性最强,但是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很多国家央行都在考虑他们对美元的资产配置未来是否会发生变化,美元是否会丧失它的避风港地位。


到目前为止,受美元动荡和过去几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影响,现在黄金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公开数据显示,很多央行,包括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都在增加黄金储备,特朗普采取的单边主义做法使得这个趋势变得更加明显。


在固定收益领域,全球央行和机构投资者在慢慢地调整资产配置,可能要逐渐降低美元持有量,这是一个逐步下降的过程。因为现在类似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金融体系当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尽管目前暂时还没有其他货币可以取代美元。但旧的国际金融秩序可能已经开始崩溃,新的秩序正在形成,这个过渡期会非常长,可能会持续好几十年。


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形成


与美元信用走弱的同时,人民币、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正在不断推进,或将逐步形成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现实替代,多元化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未来改革的方向。


马克·马洛赫·布朗勋爵指出,整个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有了更多元化的倾向。未来可能IMF和世界银行将发挥更重要的主导作用,不要把IMF和世界银行看作两个孤岛,其实他们是在一个巨大的网络中的两个节点。亚投行等地区性的开发银行等都在全球开发机构当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施康指出,如果美国担心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现在可以让人民币顶起一部分责任。从中国角度来说,并非主动要这样做,但有责任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此外,像IMF这样的国际机构也可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全球的金融系统需要另外的一种安全资产,可能会有其他备选的储备货币。IMF需要考虑发展一些国际货币,比如SDR(特别提款权)来支持这种可能性。在这样的进程之中,未来可以考虑让SDR中纳入更多其他货币,或者使其他货币间接成为主要货币,人民币就是其中一个。


马西米利亚诺·加斯塔利表示,未来欧元和人民币可能在地位提升以后获得更多的流动性。欧洲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改革,确保欧元能够成为更有吸引力的国际货币。欧洲要形成一个财政联盟,因为发债通常是在欧洲发债,它不是某个国家的债券,而是超越国家的债券。所以,欧元债未来要吸引大量的外汇,甚至很多央行的外汇储备的话,就必须欧盟成立一个财政联盟,但这方面现在有很多疑虑。


另一方面,尽管现在人民币还并非完全可兑换,但是人民币有潜力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目前可以在非常低的基线水平下慢慢扩大对人民币的使用。过去几个月,人民币在全球作为结算货币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但目前人民币的利率较低,与其他国家之间出现较大分化,这可能会限制大量的国际货币资金流入中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晓翀


编辑 覃澈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