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晓翀)3月6日全国两会进行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五篇大文章”,指出“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对于如何做好“养老金融”,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融学院院长、农工党河北省委副主委杨伟坤。她建议,构建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融学院院长、农工党河北省委副主委杨伟坤。受访者供图


政策设计多元化:多政策完善促进养老金融发展


杨伟坤建议,一是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养老金融体系建设。通过财政贴息、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增信等方式对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激励和扶持;鼓励政策性银行扩大对养老产业的贷款规模。


二是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建立人民银行、民政、金融监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养老产业项目数据库。


三是强化政策宣传。主要是开展个人养老金政策宣讲,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理念,提升群众对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参与主体多元化:多主体积极构建养老金融体系


杨伟坤建议,一是构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理财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养老金融机构体系。鼓励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各类金融机构的共同参与提供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是积极探索金融机构与养老产业的合作。如与医疗健康、文化旅游、适老科技等领域的专业机构进行有效结合,为养老客户提供更多优质资源与服务。


三是探索搭建养老金融投融资对接平台。该平台可以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地监管局联合当地政府探索搭建,以便利养老项目对接。


产品服务多元化:多产品创新满足养老金融需求


杨伟坤建议,一是金融机构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符合不同客户需求的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


此外,金融机构可以将目标客户拓展到中青年客户,进行市场细分,提升金融产品的适配性,提供多种投资策略及产品组合。


二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养老产业的多样化需求。如,商业银行开发针对养老服务业的特色信贷产品,扩大贷款抵质押物接受范围,开通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提升审批质效;推动养老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养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养老信托计划、养老设施租赁等融资渠道的拓展;通过养老REITs等方式将养老地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养老产业。


渠道多元化:多渠道建设提高养老金融服务便利度


杨伟坤建议,一是通过多种线下方式提供养老金融服务。在营业网点增加老龄客户服务设施、优化相关业务流程、加强引导咨询解答工作;在乡镇、街道建立“一对一”养老金融专属服务网点;在乡村便利店、乡村自助店和助农取款服务点,让老年客户等享受便捷服务等。


二是加强线上养老金融服务渠道的建设和优化。开发手机银行老年版界面,加入语音提示功能;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开通产品营销功能,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上购买专属产品;开发专属养老服务APP提高服务效率等。


三是打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渠道服务场景。在营业网点,通过“人员服务+智能机具”模式提供金融服务;在社区,应用智能设备、自助机具等,结合微信、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为老年人提供业务咨询、操作指导、宣传推广、业务办理等服务。


宣传多元化:多举措宣传教育提升养老金融意识


杨伟坤建议,一是在青少年时期,可以由金融机构联合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理财观念、金融规划方面知识的宣传,开设养老金融课程,并可以适当进行理财实践。


二是在青年时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进行业务宣传同时普及养老金融知识。


三是在中老年时期,对于学历背景较高、养老金融意识较强的中老年人,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微信等线上方式重点宣传养老金融产品。对于知识背景较低的中老年人,主要利用银行网点面对面宣传、与社区合作开展养老金融知识讲座、发放金融知识手册等方式传递养老金融意识。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