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上汽集团一则人事变动引起圈内关注。


12月19日,上汽集团宣布任命三位副总裁的公示期已到。1978年出生的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1976年出生的上汽乘用车总经理兼飞凡汽车CEO吴冰、1970年出生的智己汽车CEO蒋峻,这三位子品牌领导即将走上新岗位。


600万辆,是上汽集团定下的2023年销量目标,然而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上汽集团迄今为止的累计销量持续同比下滑,累计销量仅438万辆,完成度73%。


上汽集团2023年累计销量 制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林子


临近年底,在最后一个月内让上汽补上162万的销量几乎难以实现,年度销量目标“梦碎”正在成为现实。三位“70后”高管走马上任,上汽在为集团注入年轻力量的同时,能否凭借这三位新官扭转颓势 ?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汽车与工业品负责人张君毅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现在上汽集团是又要保证营利性,又要保证企业的销售规模,还要把新能源做起来,而这并不容易。


“从集团层面来说,要保证合资品牌的利润与发展,也要保证自主品牌取得长足的突破,从销量方面来说,上汽集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张君毅解释说,“在如今的新能源市场上,飞凡与智己的销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上汽集团2023年累计销量,距离600万目标仍有距离 制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林子


销量连续11个月同比下滑 新鲜血液能否缓解业绩压力


对于上汽集团一口气提拔三位“70后”领导的原因,业界认为,此轮人事变动有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的意味。


“如今新能源市场的消费者更为年轻化,上汽集团给予这些品牌领导新岗位,也是希望他们带来新思路进行破局”,张君毅以贾健旭的经历分析称,这位领导曾负责零配件公司,还曾负责上汽集团整车业务欧洲市场的开拓工作,对于海外业务有着深刻的经验,而另两位领导在新能源领域都带领着两个重要子品牌,上汽这次把海外市场和新能源市场“两手抓”。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也向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上汽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涉及公司内部管理层的更迭,更关系到上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布局与竞争态势。


他指出,从人事变动中,可以看到上汽集团在提拔年轻一代高管方面的决心。这一趋势显然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年轻化消费市场的崛起相吻合。上汽集团此举是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抓住新能源汽车和年轻化市场发展机遇。


“通过提拔具有创新思维与开放视野的年轻高管,上汽集团或许能够加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和市场布局,从而更好地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朱克力解释。


实际上,传统车企在人事变动方面并不保守。


记者注意到,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出生于1961年,担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时年仅43岁。竺延风也出生于1961年,担任一汽集团总经理、董事长时年仅38岁。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自己40岁时创办了蔚来汽车;何小鹏出任小鹏汽车董事长时也恰好40岁;李想创办理想汽车时才34岁。


“汽车集团在创业阶段,确实会选拔一批年轻干部,而新能源相当于汽车的‘二次创业’,相当于传统汽车自己内部孵化‘造车新势力’,这个市场本身竞争激烈,进展迅速,也需要更具有冲劲和创意的年轻人”,张君毅表示。


然而在注入新鲜血液的背后,上汽集团今年销量情况堪忧。


记者梳理发现,如果以单月来看,上汽集团仅4月、5月、11月三个月份的销量同比超过了去年,而余下的8个月份均出现了同比下滑。如果从累计情况来看就更为明显,累计11个月份的销量均无法与去年相比。


上汽集团2023年至今单月产销量,大部分月份同比下滑 制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林子


“从整体而言,上汽集团目前仍是审慎经营的状态”,张君毅指出,部分造车新势力可以在前期采用亏损性发展,而另一部分私企也可以采用大规模降价、优惠等方式短期扩大销售量,但上汽集团作为国企,步伐需要更加稳健。


新能源品牌定位不够清晰 “小神车”后仍缺爆款车型


实际上,智己在上汽集团内部的销量榜单上增量已经非常亮眼,但如果放在市场上与传统车企孵化的其他几个新能源品牌相比仍有不足。



智己汽车2023年累计销量 制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林子


“近年来上汽集团在销量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朱克力指出,尽管此次提拔了两位来自新能源品牌的副总裁,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面对众多造车新势力的竞争,上汽集团及其子公司飞凡、智己等品牌的市场表现略显平淡。


他分析称,这背后的原因涉及产品定位、市场推广、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飞凡和智己作为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布局,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可能包括品牌定位不够清晰、市场推广力度不够、产品创新不足等。


在他看来,未来,这两个品牌需要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升产品品质及其创新性,从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也指出,具体到飞凡与智己上来说,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新月异,如何保持技术领先是个问题;如何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与造车新势力品牌竞争;市场推广上,如何有效触达潜在消费者,提升品牌知名度,这些对于上汽集团的新能源车都是挑战。


在张君毅看来,目前上汽集团缺乏的是爆款车型,除了引领市场的上汽通用五菱的“小神车”宏光MINIEV以外,整个集团“出圈”的车型较少。


高端化乏力 上汽奥迪有所落后


乏力的不仅是智己和飞凡,还有曾备受瞩目的上汽奥迪。


朱克力指出,在高端化方面,上汽奥迪作为上汽集团推出的高端品牌,其市场表现与一汽奥迪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背后原因涉及品牌历史积淀、产品定位、市场推广策略等多方面。


他认为,上汽奥迪若想在高端市场获得更大成功,需要进一步明确品牌定位,打造独特的产品特色与品牌形象,同时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升消费者认知度与品牌美誉度。


在张新原看来,如何在激烈的豪华车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独特的品牌优势;如何满足消费者对豪华车品质和服务的期待;如何有效地进行市场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这些都是上汽奥迪要面临的挑战。“上汽走向高端化的关键在于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独特品牌形象和优化服务体系。”


张君毅表示,做豪华品牌需要沉淀,独立设计新车和铺开经销商网络也需要一定周期的铺垫,“的确现在上汽奥迪有所落后,但也需要给予一定的耐心”。


如果从较为乐观的角度来看,尽管上汽集团单月销量情况普遍不及去年,但是销量正在缓慢好转,从1月的20万区间上升到2月的30万区间,又从5月的40万区间上升到11月的50万区间,几乎每个月销量都出现了环比增长。


上汽集团2023年至今产销量不断上升 制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林子


无论是从单月还是累计,都能看出上汽集团与去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上汽集团2023年至今累计销量未能超越2022年同期 制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林子


如果从上汽集团整体来看,张君毅建议,目前许多车企已经和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合作,上汽也与宁德时代合作,本身也拥有华域等实力较强的供应商,但目前新能源车的电机、电池、电控的成本占比较高,上汽在这一部分仍需要发力,“这需要从体系上下功夫去改变”。


“应当说,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朱克力指出,通过人事变动和品牌战略调整,上汽正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努力提升自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然而,要实现销量的快速增长,还需在产品创新、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多方面持续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