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点餐的蔓味轻食门店,开在昏暗的地下,环境堪忧。”近日,消费者仲涛(化名)向新京报记者反映。
记者注意到,近期社交平台还有不少用餐反馈指向蔓味轻食的卫生状况。“轻食沙拉里躺着个用过的创可贴,也太离谱了!”“点了一份三明治,一拆开外面的封条,发现有很多东西在动,凑近一看是苍蝇蚊子。”
新京报记者实地探访蔓味轻食(宋家庄店),发现这家门店位于一个交通枢纽的地下位置,经过多层楼梯后,才能到达。这里没有用餐的消费者,所谓“门店”只是一个档口。除了宋家庄店,记者还发现,蔓味轻食在北京的其他门店,也有一部分是位于餐饮城的档口,甚至有门店直接开在菜市场里。
在外卖平台,蔓味轻食的整体销量已经达到300万+。其中,蔓味轻食北京的门店中,有部分门店并不具备堂食条件,这些店铺一般被业内称为“外卖店”。但在外卖平台上,新京报记者发现,有蔓味轻食的门店仅有一两张用餐的桌子,却标注出“堂食餐厅”。据一位蔓味轻食的大区经理称,门店在线上平台的管理加盟商不需要担心,由公司总部负责,加盟商只要做好出餐备餐就行。
新京报记者联系到蔓味轻食市场部负责人李艳秋(音),表达采访来意后,该负责人称,法务人员会联系记者。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多家店铺类似“档口”
在外卖平台,一些有堂食条件的餐厅会被标注出“堂食餐厅”字样。在一些消费者眼中,这表明门店并不是“纯外卖”店,餐品品质更有保证。
8月20日,新京报记者先来到海运仓胡同美食城的蔓味轻食(东城店),这家店位于居民区的楼下,在外面并没有明显的“蔓味轻食”店铺标识,从一个带有“三0四蛋糕坊”招牌的门口进入后,才能看到蔓味轻食的店铺招牌。这是一个美食城内的门店,准确地说是一个档口,所有店铺公用桌椅,消费者购买餐品后,可以随处找一张桌子吃饭。当新京报记者来到蔓味轻食的点餐台前,发现该门店的前台正随意堆积着垃圾,纸盒、塑料筐、泡沫箱等废品随处可见。前台也没有点餐系统,只有做好的几包餐品放在出餐口等待外卖骑手取餐。
蔓味轻食东城店外貌。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摄
随后,新京报记者来到蔓味轻食(亚运村店),该门店与东城店类似,位于一个2层的美食城内,美食城内正有消费者用餐。而蔓味轻食门店也是一个档口,摆满杂物,未开封的用来制作三明治的面包随意堆积在点餐台上,点餐台前面放了一筐鸡蛋和一包大葱。从门口看进去,厨房内有两名员工正在忙碌,蒸好的米饭放在外面,但并没有采取任何遮盖的手段。紧邻该蔓味轻食的另一个档口则摆满杂物,锅碗瓢盆等厨房用具随处可见。
蔓味轻食(亚运村店)外面摆放鸡蛋等食材。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摄
在蔓味轻食(宋家庄店),新京报记者同样看到这样的情况,这并非一个独立店铺,而是开在地下较深的位置,需要穿过多段楼梯才能到达。这个美食城内有多个店铺,但店铺中间仅摆放了6张桌子,其中2张还被店家占用放置物品。一位外卖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来这里很少看到有人在堂食,这里的店铺主要还是做外卖多一些。
蔓味轻食(宋家庄店)位于交通枢纽地下。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摄
除了上述门店,这种位于美食城的档口店,蔓味轻食还有很多家。例如公益西桥店位于一个物美超市二层的美食城,十里河店位于居然靓屋灯饰城5层等。根据一位网友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信息,蔓味轻食酒仙桥店也在一个类似美食城的档口,有商家会把辣椒、大葱等原料摆放在过道,导致过道狭窄,店里也是以外卖为主。
根据蔓味轻食关联公司重庆绿匣子餐饮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绿匣子公司”)官网介绍,该公司旗下品牌蔓味轻食创办于2017年,是一家以健康为主题的餐饮品牌,其销售渠道不同于传统模式,主要来自线上外卖。绿匣子公司打造出一套全新的餐饮赛道——互联网餐饮。与传统餐饮不同的是,外卖餐饮建店成本低、人员工资低(去厨师化)、人员结构精简、创业风险系数低。
天眼查信息显示,绿匣子公司成立于2019年,所属行业为其他文化艺术业。新京报记者看到,该公司共涉及司法案件12个,涉及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相关案件有6个。在这些案件中,与卓某的纠纷已经过二审审结,2025年6月绿匣子公司被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标的额为34.556万元。
无法堂食的“堂食餐厅”
新京报记者发现,蔓味轻食的一些门店并不具备堂食条件,却以“堂食餐厅”的名义对外营业,且依旧以外卖为主。
蔓味轻食(安贞店)在某外卖平台上,标注出“堂食餐厅”字样,但实际上这家店位于一个地下的生鲜蔬菜水果市场内,是该菜市场的一个档口。新京报记者来到该门店后发现,门店外面对着一排水果摊位,店内仅有两张桌子,不过其中一张摆放了一些物料,另一张桌子上,一个员工正在准备打包的材料,消费者并没有可以直接就餐的位置。
蔓味轻食(安贞店)位于菜市场。 新京报记者王子扬 摄
新京报记者发现,该门店门口张贴了一个提示:“非品牌从业人员禁止私自进出”,显然消费者并非“品牌从业人员”,也就无法进入堂食,而两张桌子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店员打包的工作台。
蔓味轻食(安贞店)门口张贴“非品牌从业人员禁止私自进出”标识,店内有两张桌子。新京报记者王子扬 摄
从该门店环境来看,并未见明显卫生问题,仅仅是地上的塑料袋垃圾暂时未清理。当时在整理打包材料的店员,并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口罩、手套、发套等防护用品。
加几张桌子当作摆设,以外卖为主,却标注“堂食餐厅”的,并不只有蔓味轻食(安贞店)。前述网友也向新京报记者发来其所拍摄的蔓味轻食(定慧桥店)视频与照片,视频显示,该门店位于一个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内,要想到达该店铺,需要穿过堆满杂物的拥挤过道,过道内摆满了大米、方便面、纸盒、蔬菜等。
首先看到的是该店铺的“厨房”,通过店家张贴的标志,“蔓味轻食店内就餐请往左走”,就可以看到就餐区。就餐区就在厨房窗户外面,放置了一条窄桌子,有四把椅子,就餐区对面也堆满饮料、方便面等杂物。
蔓味轻食(定慧桥店)消费者拍摄的门店堂食情况与外卖平台显示的“堂食餐厅”。 受访者供图、平台截图
蔓味轻食(定慧桥店)的堂食问题,也受到消费者的质疑。该门店的大众点评页面中,有一位等级为8级的用户在2024年11月26日评价称,位置在定慧东里社区生活服务中心里面,“就是个厨房,以外卖为主,没有可以就餐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该门店出现在蔓味轻食官方公布的7月“万单门店”中,意味着该门店单量突破1万。
根据平台的标准,商家需提供含“餐饮服务”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熟食类需HACCP认证),且门店需有实体经营空间,纯外卖档口禁止入驻。品质方面,门店需要在大众点评评分≥3.8分(连锁品牌可豁免),提交门脸图、店内环境图等实景照片,并接受线下核验,杜绝“幽灵商家”。店铺上线后需通过定期巡检、视频验真、用户评价等多维度考核,违规者立即下线。
然而,一位蔓味轻食的加盟商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对于线上店铺,“都是由公司统一管理,加盟商只管干好自己的出餐就行,前期可以入驻的平台,公司会帮你把一些照片或者视频上传,让你可以正常经营。但因为后期平台正常转变,无法上架该平台,就没办法了。”
加盟商自采难以把控品质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区别于新茶饮行业的严格管控,蔓味轻食只有肉类与酱料要求总部统一配送,其余原料如蔬菜等,由加盟商自采(自行采购)。新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蔓味筹建30天开业计划”显示,加盟商确定门店要开业后,需要提前两天采购蔬菜水果,这并不在“公司物料下单”的流程中。
网友拍摄的蔓味轻食的餐厅环境。 受访者供图
原料自采,在连锁餐饮行业并不少见,但也有一定风险。因为加盟商是比较灵活的个体,进货渠道、原料品质无法保证,也就不能保障出餐统一。因此为了保证品牌信誉度,在连锁餐饮行业内,如新茶饮行业,基本不允许门店进行自采原料,总部统一供货,既能保障品质,也能通过规模化采购帮助加盟商减少一定成本。
一家新茶饮行业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制作新茶饮的原料如牛奶、茶叶、水果等都是总部统一供货,一方面,这些原料在采购时,公司就会给到相应的标准,这就让产品能够保持品质统一;另一方面,公司统一采购价格要比加盟商在外采购给的更低,成本方面会有所下降。
该负责人也提到,在极个别情况,也会允许加盟商自采原料,“例如我们上新品时,产品卖断货,暂时供应不上,总不能不让加盟商卖了。此时加盟商可以申请自采,我们会给他们一个原料的标准,让他们比照这个标准去进货,采购后我们大区的人员也会去检查这批原料的标准是否符合。但这个仅是临时的,并不会常态化。”在该品牌,如果总部发现加盟商私自采购原料,首先会警告,第二次就会进行一定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会直接闭店。
另一家新茶饮企业的品控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公司允许部分物料加盟商自采,但是有统一标准,还会有远程视频实时监管、定期人员到场抽查。对于自采的,公司会让门店提供购买凭证用于查验。对于原料不合格的,公司有统一的门店管理制度,一旦出现变质、隔夜或者过期物料,扣除违约金500元/个,若是检查出使用不合格物料,则扣除违约金1000元/个。该负责人称,惩罚是公司对加盟商监管的手段,不是目的,核心目的是强化加盟商认知确保食安问题,3个月门店无任何违规,退还50%,一年内无任何违规,返还剩余50%。
对于纯外卖店而言,加盟商自采的比例会更大,有的品牌监管并不严格。马旭(化名)此前经营过一家连锁炸鸡品牌,他的店铺就是纯外卖店。根据马旭介绍,当时交给品牌方几万块钱获得一个授权,品牌方会教产品怎么做,开店后,店里的调料是要从总部统一订货的,但是此外的鸡腿、鸡翅等食材就是自采。“我们当时也没啥限制,交完钱学完技术,就开了店。店里的设备都是我们自己买的,只要是个炸锅就行。鸡肉这种食材,肯定是哪里便宜买哪里的,我也没见过有品牌方的来我们店检查。”后续由于精力不够,马旭就将门店出兑了。
给加盟商过大的采购权限,其原料的标准把控就会存在难度。新京报记者在黑猫投诉上看到蔓味轻食品牌的投诉量为17个,最新一个投诉来自一位广州消费者,投诉的是食品卫生问题。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17个投诉中,有13个投诉涉及食品卫生安全。有消费者投诉称,通过外卖点餐后发现食物变质,腹泻持续了三天。另一位消费者反映,在购买的三明治内,吃出了蜗牛。
此外,蔓味轻食还曾被市场监管部门通报。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的2025年钱塘区餐饮单位“红黑榜”第二期中,蔓味轻食·沙拉·健康餐(下沙店)登上需要整改的“黑榜”。披露信息显示,该门店物料摆放杂乱;未在凉菜间内从事凉菜加工。处理结果为,已责令整改。根据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2023年8月28日发布的通报显示,北京怡典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蔓味轻食健康餐),检查发现该门店存在后厨地面不洁的问题,对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其立即改正。
从事餐饮连锁行业多年的周林(化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近几年有一些品牌找到他想进行合作,但他认为,专做外卖店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拒绝。之所以有外卖店这种情况出现,他认为,线下做堂食门店,加盟商需要承担的压力更大,首先成本是否能覆盖,线上外卖店只需要考虑水电、平台推广等,剩下就是加盟商能挣到的钱,不用额外去做产品提升。以炒菜类外卖店为例,加盟商只需要将总部配送的产品包加热后倒入外卖盒即可出餐。
针对上述问题,8月22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到蔓味轻食市场部负责人李艳秋(音),但对方称,法务人员会联系记者,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李严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