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美联储11月会议结果出炉,美联储决定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提升至3.75%-4.00%。这是美联储自6月起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也是美联储年内第六次加息,六次累计加息375个基点。


本次加息幅度已被市场充分预期,但会议声明透露出的激进加息可能进入尾声的鸽派信号,与随后美联储主席在发布会上透露出的加息终点更高、时间更长的鹰派信号,使得市场反应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美股先涨后跌,美元则先跌后涨。


声明新增货币政策的滞后性表述 鲍威尔称加息终点可能更高


除了加息之外,在缩表方面,美联储本次会议决定维持已经实施的缩表节奏,即每月被动缩减60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美联储的会议声明与此前相比差异不大,一如既往提及了高通胀、地缘冲突的问题。最近的指标显示,支出和生产都出现了温和增长。近几个月来,就业增长势头强劲,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反映出与疫情有关的供需失衡、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更广泛的价格压力。美联储同时提及俄乌冲突和相关事件给通货膨胀带来了额外的上行压力,并给全球经济活动带来了压力。


不过,与此前声明的一大区别是,本次会议声明特别提及加息影响的滞后性。“在确定未来目标区间的上升步伐时,委员会将考虑货币政策的累积紧缩程度、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影响的滞后性,以及经济和金融的形势发展。”


这一变化被解读为美联储是在暗示激进加息可能进入尾声。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当前美国经济正面临“强数据”和“弱预期”的窘境,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升温,继而也对美联储放缓加息抱有很强期待。因此,该声明一度被市场解读为美联储加息速度即将放缓的信号。


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及这一点。他表示,美联储已经意识到政策行动对经济的影响,金融状况显著收紧,使得对利率最敏感的经济部门的需求受到影响,例如房地产,然而,货币紧缩政策的全部效果要实现还需要时间,尤其是在通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在声明中说要考虑货币政策的滞后性。


不过,鲍威尔同时释放了相当鹰派的信号。他指出,预计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持续上调将是适当的,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立场,使其具有足够的限制性,以便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通胀率恢复到2%。最终利率水平有很大不确定性,上次会议以来的数据表明,最终利率水平将高于此前的预期。他还强调,现在讨论何时停止加息“太早了”(very premature)。


鲍威尔还重申了美联储坚决遏制通胀的决心,以及对于抗通胀和稳经济之间的取舍。他强调,美联储已经意识到高通胀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因为它侵蚀了购买力,特别是对那些最无力支付食品、住房和交通等必需品价格上涨的人,美联储高度关注高通胀带来的风险,坚决致力于将通胀恢复到2%的目标。“历史记录强烈警告不要过早放松政策。我们将坚持到底,直到任务完成。”如果货币过紧,美联储有足够的工具来帮助经济复苏,如果紧缩不够,使通胀变得根深蒂固,美联储将更为被动。


12月是否可能放缓加息?不能排除再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


市场更为关心的是12月美联储的加息步伐是否变化。本次会议结果出炉后,市场对于12月加息幅度的预期发生了一定变化,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暂处上风。芝商所“美联储观察”(FedWatch)工具显示,美国中部时间11月2日,市场对美联储12月加息50个基点至4.25%-4.50%的预期概率为68.7%,加息75个基点至4.50%-4.75%的预期概率为31.3%。就在一天前,两类情形的预期概率不相上下。


钟正生指出,在市场原来的预期中,12月加息决策对终端利率或有较大影响,美联储需要对此进行弱化。考虑到美联储已经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在任何一个时点从75个基点调整至50个基点,都将具有较强的信号意义。然而,在某一个节点放缓加息是必然的,美联储需要提前铺垫,以弱化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本次美联储通过强化加息终点可能更远的预期,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放缓加息节奏的影响,防止金融市场条件过快放松。


钟正生认为,遏制通胀仍是美联储的首要任务,目前的经济放缓信号和金融压力,尚不足以成为货币紧缩的掣肘。综合判断,美联储短期放缓加息的必要性不强,12月再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并且,正如美联储提到的“滞后”,如果未来美国经济下行节奏过快,又或者是通胀超预期反弹,那么即便美联储在12月选择加息50个基点,未来加息的幅度和次数,仍是难以预测的。


中金公司分析师刘刚等指出,美联储政策的退坡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紧缩退坡(加息幅度从75个基点降到50个基点)、第二步是停止加息、最后一步才是宽松预期升温和降息。第一步可能只需通胀不再大幅改变加息路径即可,或许可以期待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第二步停止加息可能需要更为明确的通胀下行迹象,时间点可能要到明年一季度前后;第三步再度宽松的预期恐怕需要更大增长和衰退压力才可以做到,目前看至少要到明年下半年甚至年底才有可能。目前看,美联储可能接近第一步政策退坡的节点。不过,这个过程还需要等待,可能会因为短期通胀黏性出现较大博弈和反复拉锯,需要让位于更高的加息终点。


美股由涨转跌、美元由跌转涨 对国内市场有何影响?


由于本次会议传递出的信号从开始会议声明的偏鸽派转为鲍威尔发言的偏鹰派,市场反应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美股主要指数一度集体上涨,道指最高涨1%;鲍威尔新闻发布会后,美股转跌,标普500指数收跌2.50%,失守3800点整数位,至一周半新低,道指收跌1.55%至一周低位,纳指收跌3.36%至近三周低位。


美债方面,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后,两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至日低4.4514%;在鲍威尔新闻发布会结束后转为上涨,刷新日高至4.6280%水平。


美元方面,美联储决议公布后,美元指数一度下跌,失守111关口,随后重新转涨,尾盘升破112,涨0.5%,刷新逾一周高位。


关于美联储政策对大类资产的影响,刘刚等预计,美联储政策紧缩退坡可以消除美债利率进一步上行的压力,但如要想让美债利率开启下行周期可能就需要等到通胀拐点。现金跑赢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政策退坡板上钉钉;届时债券加久期的空间逐步打开,但是更大的收益还要等待通胀的拐点;通胀拐点后,成长股是下一站的配置方向,更大的弹性有待增长下行带来的宽松预期。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美联储鹰派对美元有一定提振,但市场对继续追高、做多美元偏向谨慎。主要原因包括市场对年内加息125个基点已充分消化,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本轮加息接近尾声;高通胀叠加美联储紧缩效应滞后显现,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升温;同时,欧央行激进加息展现控通胀决心,缓解了欧元走弱压力,限制了美元上升空间。


关于国内市场,周茂华认为,本次美联储加息对国内市场影响比较有限。首先是市场对年内加息预期消化较为充分,并且与以往美联储加息周期不同,本轮美联储加息伴随着美国经济衰退前景,而中国经济处于复苏轨道,国际收支基本面平衡,汇率弹性增强等都削弱了美联储政策外溢影响。并且,国内市场更多受内部因素影响,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独立,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美联储激进加息并未对国内市场流动性构成实质冲击;从趋势看,国内物价整体温和可控,为稳增长政策营造有利环境。从趋势看,国内,基本面、政策面、估值继续利好市场风险情绪。尤其是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对国内市场情绪偏正面。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编辑 陈莉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