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拿到iPhone 14 Pro的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吐槽,自己的手机经常有网络加载慢、网速差、发不出消息、刷不出微博等问题。不过,也有网友乐观表示,苹果被吐槽信号差不是一天两天了,“信号差说明买到正品了。”


不仅是网友,不少业内人士以及经济学家对iPhone 14 也颇有微词,任泽平近日发布微博称:“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在苹果公司烟消云散,iPhone 14的智商税是收不下去了。”罗永浩则认为苹果新机 " 灵动岛 " 设计视频造假。此外,还有消息称,iPhone 14价格“破发”,受iPhone 14销量不及预期影响,郑州富士康拆除iPhone 14部分产线,升级为生产iPhone 14 Pro系列机型。


近年来,苹果新机发布总会遭遇吐槽,然而像今年这样密集出现如此多负面声音的现象仍不多见。苹果遭遇的最大挑战在于,从宏观环境来看,智能手机逐渐走向标准化、同质化,各大厂商难以在软件层面实现重大突破,堆砌硬件的发展模式也陷入瓶颈。从苹果自身而言,消费者经历了连续多次更新换代后,对于其产品的审视更加严格,尤其是某些基础功能缺陷,如电池耗能快、信号差等问题,更使得部分消费者对苹果品牌的好感度开始下降。


苹果这些年来被戏称为业绩与创新力呈反比,营收及股价屡创新高,但新品屡被诟病,而且一度出现销量下滑趋势,之所以还能保持高营收,在于单机售价提高。然而,苹果的超高溢价需要靠超强创新力支撑,而库克的经营哲学似乎有陷入业绩陷阱之嫌。业绩陷阱是企业创新陷阱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通常发生在企业成熟期。当企业业绩非常优秀,核心业务增长较快时,管理层往往因为“利益近视症”和缺乏危机感,而更倾向于把资源用在对现有顾客的需求满足,忽视创新对企业未来增长的贡献。 


实际上,消费者愿意为价值与价格匹配的商品买单,近期有消息称,虽然iPhone 14 Pro比iPhone 14贵,但前者却更热销。这恐怕是因为,当消费者发现iPhone 14机型升级幅度有限,没有满足心理预期时,就宁肯多花钱购买从外观到配置上升级幅度更大的iPhone 14 Pro。


然而,这与其说是消费者的自发选择,不如说是“比烂”下的无奈之举。诚然,购买苹果手机的消费者很多属于非价格敏感型群体,但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消费理性的增长,哪怕是贵为智能手机头号高端品牌的苹果,如果新机始终停留于微创新乃至伪创新,必然会逐渐透支其市场公信力,也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用户用脚投票。


还需要看到的是,苹果手机近两年在华销量一改之前持续下滑态势,呈现明显反弹,一大重要原因是华为受到美国芯片封锁,被迫与荣耀拆分,新机发布也大受影响,这部分市场份额被苹果拿走。不过,近期华为开始发力,最新发售的Mate 50系列市场反馈良好,虽然Mate 50缺乏5G通讯功能,但在产品上增添了更加实际、更贴合消费者的性能,如提升整机耐摔性的“昆仑屏”,瞄准的就是手机屏易碎且维修成本高的市场痛点。


当然,苹果占据的是智能手机高端市场,其消费者购买力较强,尤其是IOS系统相比安卓系统,在流畅性、后台制度、稳定性上有一定优势,成为其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所在。但近年来谷歌、手机厂商对于安卓系统的不断优化,正在不断缩小与IOS系统的差距,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华为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也取得了成功,搭载鸿蒙OS 2.0系统的设备于今年7月突破3亿,最新的鸿蒙OS 3.0可登录更多智能终端设备,在功能和构架上也会有全新的变化。显然,苹果的竞争对手们一刻都没有放松追赶步伐。


苹果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它自己。从0到1的创新是最难的,但作为智能手机行业代表的苹果理应承担这一责任,毕竟他享有行业最多的利润和最优质的用户群体,如果仍旧坐享超高溢价而无同步创新,苹果迟早会如当年的诺基亚,某天醒来发现世界已经变了样。


财经评论人 毕舸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