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速冻食品龙头安井食品在港交所敲钟上市,成为行业内首个A股、H股双资本平台上市企业。与海天味业命运相似,安井食品在港交所交易首日盘中破发,上市一小时后股价较发行价下跌约3.8%,截至收盘股价下跌5%至57港元/股。
机构数据显示,以2024年收入计,安井食品是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企业,在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菜肴制品市场的份额均列第一位。受消费环境等因素影响,安井食品2024年业绩增速放缓。加快海外布局是安井食品赴港上市的主要原因,但其海外市场营收近三年占比仅在1%左右,今年一季度还出现下滑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饮料企业自2024年起密集赴港上市,其中不乏安井、东鹏、海天这样的A股上市公司,这也令今年港股IPO募资总额再创新高。不过,安井食品港股上市议案曾遭遇六成中小股东反对,被质疑以“圈钱”为目的。对此,安井食品对外称此举系基于对公司长期战略发展、拓宽融资渠道等综合考量。
港股上市曾遭六成中小股东反对
本次港股上市,安井食品全球发售3999.47万股,最终发售价为每股60港元,全球发售净筹23.02亿港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销售及经销网络、提升采购能力、优化供应链及搭建供应链系统、业务营运数字化、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据安井食品微信公众号披露,其此次香港公开发售获得44.2倍认购。景林资产、厚生投资、QRT、FCP Domains、Nona Verse等6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股权数约为发行规模的29.44%,认购金额达9000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向港交所递表前,安井食品港股上市议案曾遭遇部分中小股东反对。在2024年12月20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安井食品港股上市议案获得70.6292%的赞成票和28.7755%的反对票。其中,持股比例在5%以下的中小股东中,有60.5067%投以反对票。股吧中,有股民质疑安井赴港上市的合理性,称其目的是为“圈钱”。
2025年1月,安井食品发布港交所上市提示性公告,称此举是为加快公司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7月4日,安井食品又在微信公号发文称,香港资本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近年来内地和香港为中国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构建全球私募和发展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安井食品自2021年收购英国功夫食品开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公司将借助港股上市,优化全球市场布局,推进国际化战略,拟将部分港股上市募资用于强化海外销售及经销网络,聚焦东南亚、欧洲及北美等市场。依托英国功夫食品业务及收购经验,计划联合当地成熟经销商,拓展商超、餐厅等终端渠道;与出海餐饮企业构建战略合作,组建专职团队服务餐厅客户;针对海外消费需求开发适配新品。
不过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安井食品海外市场营收分别为1.08亿元、1.28亿元、1.67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仅1%左右,且海外市场毛利率也低于内地各分区市场。
2024年,安井食品境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30.76%,主要系子公司新柳伍、新宏业、功夫食品境外业务增量所致。然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安井食品海外市场营收下滑3.1%。安井食品总经理张清苗在6月20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解释称,一季度海外市场营收下滑主要受国际关税贸易摩擦影响。未来,公司出海将重点拓展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地区,通过在当地寻求战略合作、股权投资或并购等方式设厂,逐步扩大海外业务布局。
就国际化战略,安井食品曾在2024年12月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走国际化道路不是简单走出去,也有引进来的意思。两个“引进来”包括引进国外管理和技术,引进优质原材料。两个“走出去”包括把本土生产的东西卖到海外,以及资本输出,在当地建立供应链、企业、渠道,把品牌影响扩大。基于人口、市场、饮食习惯、消费意愿的综合考虑,出海会首选东南亚市场。对于欧美市场,希望将来在满足欧美国家市场准入的前提下,可以将公司的火锅食材推广至欧美。
安井食品还在此次招股书中表示,相信海外中餐消费增长将带来建立全球业务的良机,公司拟建设供应链系统,优化成本并确保稳定供应链,从而提升高端产品组合。通过全球采购计划,降低现有产品成本,特别是鱼糜、虾及其他水产原料。此外,安井食品还计划通过股权合作及战略收购加快国际扩张,主攻新兴品类增长。不过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起,安井食品还没有确定具体投资或收购目标。
目前,安井食品在东南亚市场尚未有实质生产,仅在英国建有一处海外生产基地,生产饺子及其他食品,主要销往英国、荷兰、意大利及法国等欧洲市场。
业绩增速放缓
自2017年A股上市以来,安井食品业绩连续多年保持双位数增长,与其渠道策略及产品策略调整有关。
2020年,安井食品将渠道策略由“餐饮流通渠道为主,商超电商渠道为辅”调整为“BC兼顾,双轮驱动”,加大BC类超市经销商的开发力度,B端和C端同步发力,提升全渠道大单品竞争力。同期,公司营收增长32.25%至69.65亿元,净利润大增61.73%至6.04亿元。
此后,随着预制菜概念大热,安井食品于2022年成立“安井小厨”事业部,聚焦B端调理菜肴类产品;通过收购新宏业食品有限公司、湖北新柳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快速布局上游原料淡水鱼糜产业及速冻调味小龙虾菜肴制品。
自2022年起,菜肴制品超过肉制品成为安井食品第二大营收来源,仅次于传统鱼糜制品业务。2023年,安井食品提出速冻调制食品、速冻面米制品和速冻菜肴制品“三路并进”策略,同年速冻菜肴制品营收39.27亿元,同比增长29.84%。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2024年收入计,安井食品是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公司,市场份额为6.6%;在中国速冻调制食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3.8%,约是第二名的5倍;在中国速冻菜肴制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5%,超过第二名至第四名的市场份额总和;在中国速冻面米制品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3.2%。
尽管身居速冻食品行业龙头位置,但随着预制菜市场概念冷却及速冻食品行业进入质价比时代,安井食品在2024年结束了连续八年的双位数业绩增势,营收同比增长7.7%至151.27亿元,净利润仅增长0.46%至14.85亿元。
安井食品在2024年财报中提出,自2023年底开始,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愈发强烈,餐饮行业诸多品牌主动或被动降价。另以小龙虾行业为例,随着近年来行业走热、资本加速进入和供给端快速扩容,虾尾及小龙虾价格持续下行,相关企业经营压力陡增。“公司清晰地认识到行业所面临的消费降级、产能过剩和价格‘内卷’等新挑战。”
2025年一季度,安井食品营收36亿元,同比下降4.13%;净利润3.95亿元,同比下降10.01%。其中,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菜肴制品营收分别下降2.4%、12.48%。
安井食品今年4月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2025年,公司在新品策略上将明确B端与C端的差异化。B端延续“及时跟进”策略,追求极致性价比。C端从“及时跟进”调整为“换代升级”。锁鲜装鱼糜制品新品将迎合一人食、小家庭消费,速冻菜肴制品将发力烤肠、牛羊肉卷、黑鱼片等产品。速冻面米制品将针对部分产品老化情况,明确形象包、特色等产品规划。渠道上,针对传统商超,盒马、山姆等会员店新型零售业态追求高质价比等趋势,安井食品2024年提出“全面拥抱定制化”,2025年又在旺季前明确“全面拥抱商超定制化”。
食品企业密集冲刺港股
自2024年下半年起,食品企业密集赴港上市,仅茶饮企业就有蜜雪冰城、古茗、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等,其他行业领域还包括量贩零食品牌鸣鸣很忙、if椰子水母公司IFBH Limited、零食企业三只松鼠、溜溜果园等,其中不乏海天味业、东鹏饮料、安井食品这样的A股上市企业。
2025年3月,东鹏饮料发布筹划港股上市提示性公告,称此举意在提高公司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与安井食品赴港上市理由相同。6月19日,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根据规划,海天味业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主营业务发展,重点用于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及品牌建设等方面。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港股上半年IPO募资总额超千亿港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募资额,创下近年新高。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分析称,消费行业企业在加大营销驱动成长的模式投入,但内地资本市场的IPO和再融资窗口受政策限制,无法短期内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近阶段港股募资总额创下新高,正是内地企业密集赴港上市带来的效果。
就A股市场而言,继全面注册制后,2023年8月,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即“827”新政,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在此情况下,不少企业“退而求其次”,试图转战北交所上市。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转向北交所,相应上市门槛也有所提高。根据北交所2024年10月发布的《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其要求发行人在报告期内充分披露创新特征,同时对创新性提出一系列量化指标。
对于安井食品等A股上市企业为何选择赴港上市,沈萌指出,港股在港元相对升值、A股港股价差明显减少的趋势下,在香港发行新股有助于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压力,国际化布局并非主要原因。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唐峥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