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人体育场保护性改造复建,周边很多知名餐厅也或将停业拆除。9月2日,新京报记者致电大董工体店、许仙楼等知名餐厅了解到,许仙楼已于9月1日闭店,大董工体店也将面临闭店拆除。
工体附近多家餐厅的“暂退”引起老顾客的留恋和怀念,也有很多食客特意来吃一顿“告别餐”,带动部分餐饮品牌闭店前客流量上涨明显。“看到工体店即将闭店的消息,哭了,希望能在某日重逢。”在网友的留言中,既有对美味的回忆,也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工体周边美食在大众点评上搜索超过400个,包括许仙楼、唐廊工体店、大董工体店、三样菜工体店、湘爱工体店等。在业内看来,工人体育场复建完成后,必然会有承载人们社交需求的配套设施建设,经历蜕变后工体餐饮圈的未来也更值得期待。
老顾客吃“告别餐”带动客流量上涨
9月1日,大董餐饮投资有限公司公众号“大董餐饮”发文,在8月28日大董工体店闭店答谢晚宴上,北京大董烤鸭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振祥表示:“工体这个平台,把大董这个品牌做到了最大、最好。”
9月2日,新京报记者致电大董工体店,有工作人员称目前餐厅还在营业,并不清楚可以经营到什么时候,工体附近已经有餐厅开始拆除。“(我们)肯定是要停业,估计也不会迁回来了。”对于闭店后作何打算,一位大董工体店员工透露,未来应该是分到其他门店工作。而对此问题,董振祥未对新京报记者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很多大董的老顾客过来吃饭告别,“宣布将要闭店后,很多老顾客过来吃饭、拍照,8月底这一段时间每天可以接待800人到1000人,此前每天客流量约在500到600人。”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根据“大董餐饮”发布的信息,大董工体店开业于2013年7月26日,曾举办过大董各种大型活动发布会,例如春夏秋冬的品鉴会、24节气晚宴等。在大众点评上,也有很多食客特意来到大董工体店吃一顿“告别餐”:“听说大董烤鸭工体店9月初就要关门了,一家人来到大董吃顿追忆餐。”“今天看到工体店即将闭店的消息,哭了,希望能在某日重逢。”
知名美食家董克平也发文回忆了大董工体店装修时的场景:“那一天,刚刚下完雨的北京午后潮湿闷热,我从停车场走进去,五十米的距离就出了一身汗。转过影壁就看到了一群人在水里搬弄着那些巨大的石块。走近看到大董先生光着膀子,站在泥水里和员工一起用力的干着。”
此外,因工人体育场保护性改造复建而即将拆除的还有知名餐厅许仙楼。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9月1日,许仙楼已经正式停业,且已确定不会在未来迁回原址。“我们目前正在选新址,肯定不会再回到工体来了。”这位工作人员说,很多老顾客也纷纷前来告别,客流量也较之前上涨了大约30%。
被拆除后无机会冲三星, 董振祥称遗憾
除了对大董工体店的追忆和招牌菜“酥不腻”烤鸭的留恋,也有不少网友对这家开业七年的大董工体店的装修、服务等颇有指摘。“外观大气,内部真的有点年代久远,都快赶上国营老字号了。”“吐槽服务,全程都要叫服务员,20分钟没人主动倒水。”“不知道10%的服务费收哪儿了?不值,倒酒慢,上菜也慢。”
对于部分网友的反馈,董振祥在自己微博上的一席话,也被消费者解读“或许是对不足的思考与回应。”
8月8日,董振祥在微博发表了《海棠又红了,院子要拆了》的文章。“这几年,工体大董得到社会的认可,拿到了美团点评的北京唯一‘三钻’,携程美食北京唯一‘三星’,当然还有米其林一星。提到大董获得米其林一星,我是不好意思的,按着这样美好的景观,和我们的用心,她要是能获得三星多好啊。它的美中不足就是太大了。一大,就不精致了,服务必有撒汤漏水的地方,有不如意的地方,这是让我多么羞愧的事啊。本来我想,今年可以再努努力,加强服务,再上一个台阶,可是它就要被拆除,没有机会了,真是一个遗憾啊。”
工体餐饮圈再回归引期待
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工体美食”,相关的搜索结果超过400个,包括许仙楼、唐廊工体店、大董工体店、三样菜工体店、湘爱工体店等。
对熟悉工体的人来说,工体周边餐饮圈形成的萌芽应该在1985年。当时央视首次将春晚的举办地点定在工体,让全国观众知道北京这个著名地标性建筑。随后,各种流行音乐演出、重大足球赛事相继在工体举办,成为工体餐饮圈能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工体成为北京国安队的主场后,球员、球迷“捧火”了三样菜、波尔塔20、莫劳龙玺等餐厅。同时,随着多位歌手在工体举办演唱会,工体附近也成为酒吧、高端餐饮的聚集地,茉莉餐厅、许仙楼也常有明星光顾。
业内人士认为,工体之所以能成为餐饮聚集的地方原因很多。“经常有足球比赛,无论输赢,餐厅都是球迷们的宣泄渠道。各种演出也汇集了很多人流。而且邻近三里屯,众多追赶潮流的年轻人就会越聚越多,再加上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把这儿的生意越推越高。”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业研究所所长赖阳认为,餐饮圈的形成其实是消费者生活方式的需要,除了家门口、工作单位附近的餐饮,在市民活动的中心也必然会形成餐饮的聚集。他表示,餐饮、娱乐等场所都是与赛事场馆功能相匹配的,未来工人体育场复建完成后,也必然会有承载人们社交需求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体未来的餐饮圈如何发展值得期待。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