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凯原控股股东均瑶集团撤出;董事长王树生称奥凯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谋划上市
  
  本报讯(记者李媚玲)昨天,民营物流企业大田集团董事长王树生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大田集团已经出资5亿元人民币收购民营航空奥凯航空100%股权,其中包括均瑶集团持股63%,大地桥公司持股26%,三名自然人持股11%。目前,奥凯航空负债约5亿元人民币。大田集团董事长王树生将接替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出任奥凯航空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备受关注的奥凯航空股东出资纠纷终于结束。
  
  收购价格比原先翻倍
  
  王树生透露,仅从均瑶手中收购奥凯的股权就支付了2.2亿元,其他股权收购也都相应比原来的价格提高了近一倍。
  
  早在2008年12月,奥凯航空股东矛盾加剧并最终停航之前,大田集团就开始和大股东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洽谈收购25%的股份,但均瑶方面不愿意放弃控股权,最终未能签署正式合同。之后大田和天津市政府一起要求入资又再次被拒绝,但随后由于金融危机让民营航空集体遇困,最终奥凯航空的股东们还是决定出让股权。
  
  大田集团是一家民营物流企业,目前总资产约15亿元。早在1992年,王树生就曾在天津机场包租波音747货机首航俄罗斯,一年包机运输超过300架次,被称为“包机大王”。
  
  规划:起飞-再融资-上市
  
  据透露,奥凯还将引入两轮战略投资者,第一轮将是地方政府,第二轮是专业大航空公司,并计划在5年内实现上市。
  
  王树生表示,关于引进战略投资者,现在已经有几家地方政府和集团接触洽谈,还没有最终确定。如果达到为大航空公司干线上运送客源的效果后,奥凯进一步将可能成为某个大航空公司的子公司。
  
  “新奥凯不和大航空公司竞争,主营支线为干线运输客人。”王树生说,第一步是先让停航的飞机飞起来,再持续引进新飞机扩大规模,形成效益,在运营上实施“干支结合、客货并举”的战略。
  
  奥凯航空将于今年4月前恢复B737全货机的航空货运业务和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的运行;今年年底前,组建初具规模的B737—800型客机干线机队;三年内组建10架新舟60运力规模的支线机队。
  
  奥凯之前出走的18名飞行员已经全部回到原有岗位,新奥凯管理层基本将和均瑶集团入股之前一致。
  
  ■说法
  
  “收购远比创办航空公司成本低”
  
  在金融危机后国内民营航空举步维艰的背景下为何全资入主奥凯,王树生表示,航空货运业务可以和大田集团现有的公路运输形成互补,而“收购远比直接办航空公司的成本低”。
  
  “奥凯航空现有的航空运营执照、160多名飞行员、29条干线航线都是非常稀缺的资源。”王树生说。成立于1992年的大田集团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已拥有海内外80家子(分)公司,员工5000多人,业务遍及全国各地,是美国联邦快递公司(FedEx)在中国唯一的一家合作伙伴。
  
  此前,王树生曾研究过奥凯航空在发生股权矛盾之前的经营数据。奥凯2008年年收入12亿元,现在仍在运行的3架波音737客机每天的使用超过11个小时,客座率全年超过80%,旺季全满,而整个行业这两个数据的平均水平是10个小时和70%左右。
  
  另外,王树生认为中国民航业的飞速发展,是哪个国家都不能比拟的。中国民航业2009年运输量达到19.1%的增长率。
  
  ■奥凯艰难路
  
  2005年3月11日
  
  奥凯航空作为国内首家民营航空正式起飞。
  
  2006年3月
  
  均瑶集团注资奥凯航空并最终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6年7月10日
  
  奥凯与大韩航空持续一年多的合资合作谈判结束。
  
  2008年4月28日
  
  奥凯航空其他几位股东向北京二院提起对北京奥凯交能投资有限公司的诉讼,要求其补足出资或按实际出资行使股权。
  
  2008年12月3日
  
  因股东出资纠纷引起的矛盾,奥凯航空实际控股股东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曾申请将公司停航,奥凯航空正式接到“停航令”。
  
  2009年1月
  
  由于停飞期间损失近亿,奥凯各股东暂时达成一致,奥凯航空获批复航。
  
  2009年7月
  
  均瑶董事长王均金表示,奥凯正与包括天津市政府在内的多家潜在战略投资者就引资进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