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龙山“黄酒一哥”的领先优势正逐年缩小,今年前三季度财报发布后,营收数据更是被位居第二的会稽山以微弱优势实现了反超。
古越龙山已稳坐黄酒龙头多年,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近27%,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85.26%。今年前三季度,其所在的浙江大本营也面临营收超10%的下降。眼下,黄酒头部酒企纷纷通过年轻化拓展新的消费人群和消费场景。古越龙山近期联手华润啤酒推出“黄酒+啤酒”的跨界新品,但这一尝试能否走出江浙沪包邮区还有待验证。此外,记者注意到,不少投资者提到,古越龙山当下产品繁多,产品线定位不够清晰,不利于培养消费黏性。
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
在半年报“一哥”位置险胜之下,三季报的发布让古越龙山“一哥”位置被反超。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6亿元,同比下降8.1%;净利润为1.35亿元,同比提升0.17%。业绩被位居第二的会稽山以微弱优势实现反超。后者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2.12亿元、1.16亿元,分别增加14.12%和3.23%。
古越龙山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仅为2.93亿元,同比下降近27%;净利润0.4亿元,同比增加11.78%;扣非归母净利润减少至582万元,同比下降85.26%。截至前三季度末,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9亿元;反映公司经销商打款积极性的合同负债,同比减少68.16%。
对于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古越龙山称主要系酒类消费需求承压,市场竞争加剧,公司营业收入下降所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减少431.84%,主要系本期现金支付的货款增加所致。
从具体产品看,今年前9个月,古越龙山中高档酒、普通酒分别实现销售收入8.38亿元、3.3亿元,同比下降7.49%、8.24%。
而从销售区域看,古越龙山的大本营浙江地区销售收入3.2亿元,同比下降超10%,较上海地区(-7.47%)、江苏地区(-3.47%)以及其他地区(-7.14%)降幅最为明显。反观会稽山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大区的销售收入6.99亿元,同比增加17.89%。这也意味着,古越龙山与大本营同在浙江的会稽山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
事实上,外界对古越龙山与会稽山“一哥”之争也较为关注。今年5月的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问“是否会被会稽山超越”,彼时古越龙山董事会秘书吴晓钧并未对此直接回应。
中高端产品毛利增长之困
多家研报机构认为,作为黄酒龙头的古越龙山业绩失速或与产品结构升级不及时,高端消费培育还未见明显成效等多个方面有关。
从黄酒行业整体看,当下黄酒主流价格带相比20年前提升幅度有限。东北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提到,以江苏和安徽市场为例,江苏市场白酒消费的主流价格带从21世纪初的50-100元提升至当前的300元以上,安徽市场的主流价格带从30-80元提升至当前的100-300元。然而,古越龙山的库藏金五年、会稽山的纯正五年均为各自公司的核心单品,其终端售价仍然在25元左右,相比20年前提升幅度有限,并没有跟随酒类消费的升级步伐。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黄酒分会发布的《2025中国黄酒产业中期研究报告》显示,从电商平台售价来看,黄酒主流产品价格大多集中在10-20元区间,难以摆脱“低价”标签。以古越龙山热销产品三年陈半干型花雕酒为例,某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6瓶售价为69.8元,单瓶价格约为11.6元,其他产品的单价也多在10-20元上下。
“黄酒过去10年左右时间未能分享消费品品牌化周期红利,黄酒均价提升速度大幅落后于白酒。”长江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提到。
黄酒生产酒企近年来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和高端化战略。在2019年,古越龙山推出国酿1959产品,定价千元以上。记者注意到,尽管在2020年至2024年,古越龙山中高档酒营收呈现上涨,从2020年的8.6亿元涨至2024年的近14亿元,占整体酒类营收也涨至超七成,但中高端酒毛利率涨幅仅从42.91%涨至44.32%。与白酒头部酒企中高端酒毛利多在六成以上相比,意味着品牌溢价和品牌力方面还有差距。
一方面还未能充分享受到高端化红利,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会稽山的你追我赶,让古越龙山承压不小。
事实上,两大黄酒巨头的业绩近年来逐步拉近。数据显示,早在2022年古越龙山营收超过会稽山近4亿元,而2024年双方的营收差距降至3亿元,净利润差距则缩小至0.1亿元。而古越龙山进入2024年以来业绩增速放缓,2024年净利润同比腰斩。
对于前三季度古越龙山营收被反超,有分析认为从研发投入可以窥见端倪。近两年,古越龙山与会稽山在研发费用方面均加大投入,不过会稽山研发方面先发制人,2024年会稽山研发费用达到6956万元,同比上涨124%,同期古越龙山的研发费用同比仅增长7%至3020万元。今年前三季度,古越龙山则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2585万元,同比增长38%。同期,会稽山研发费用3418.8万元,但同比下降近两成。
跨界啤酒寻增量
黄酒产业复苏的进程开启,头部酒企纷纷通过创新寻找新增量。今年夏季,会稽山气泡黄酒通过找明星、网红代言热度提升,成为黄酒创新的热门话题。就在近期,古越龙山战略合作华润啤酒,研发“啤酒+黄酒”跨界联名产品,首款联名产品“越小啤”已在2025中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亮相。据悉,“越小啤”将借助华润啤酒覆盖全国的渠道网络,在华东地区试点推广,而后在全国推广。
数据显示,目前华润啤酒在全国布局了230万家餐饮终端、1.3万家经销商网络。渠道优势是古越龙山牵手华润啤酒的原因之一。就在11月17日的古越龙山业绩说明会上,古越龙山总经理马川提到,联动华润啤酒开展“黄酒+啤酒”跨界联名产品排他性合作,推进与中石化等渠道的合作,依托其庞大的线下网点资源拓展消费新场景。
有研报机构认为,跨界联名产品有望贡献一定增量。不过“黄酒+啤酒”渠道协同,对古越龙山旗下的黄酒全国化影响仍有待市场考验。
有酒业人士对新京报记者分析表示,华润啤酒的线上渠道虽然有助于古越龙山拓展黄酒线下渠道,但“黄酒+啤酒”渠道协同方面,在黄酒主销区的江浙沪或许有效,离开华东地区对于黄酒渠道拓展效果可能有限,“从经验看,过去一些白酒酒商尝试在夏季白酒销售淡季时,售卖啤酒等品类填补空缺,但由于不同渠道消费者不同,实际带来的增量并不明显。”
谈及古越龙山近年来的跨界新品,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到理解近年来古越龙山推出气泡黄酒、果酒等新品是为了满足年轻人消费习惯,但同时也指出黄酒的根基在于文化,“也许市场并不需要另外一种新的产品,而是黄酒传统文化的复兴”。对此,古越龙山回应称近年来也在加大黄酒文化的传播和新消费者场景的推广。
此外,记者也注意到,不少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以及业绩说明会上提到古越龙山产品线不够清晰,“古越龙山产品线复杂,子品牌众多,各子品牌旗下产品线价格重叠,定位不够清晰,用户画像不明显,且相互之间存在竞争,不利于培养消费黏性”“古越龙山应当重新梳理产品线,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推广几个有曝光度的主干产品。”
近期,古越龙山还发生间接控股股东变更。绍兴市国控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绍兴市国资委以出资入股的方式,直接取得绍兴市国资运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并通过绍兴国资运营有限公司,及其控股的黄酒集团,间接控制古越龙山。这也意味着,本次收购后,绍兴市国控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古越龙山的上层间接控股股东。古越龙山的直接控股股东黄酒集团、实际控制人绍兴市国资委未发生变化。
长江证券分析师认为,考虑到古越龙山未来随着体制进一步激活、公司品牌潜能有望逐步释放,同时随着品类影响力及公司品牌力的提升,全国市场亦有望贡献增长。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编辑 唐峥
校对 穆祥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