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海盟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盟科药业”)宣布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对于终止的原因,盟科药业表示,截至目前,公司主要股东Genie Pharma持续反对公司按照股东大会决议推进发行方案的执行,与公司其他股东、公司管理层之间存在较大分歧。公司在近日与相关各方多次沟通后认为,持续推进本次股票发行方案可能影响上市公司的稳健经营发展。
目前,盟科药业无实际控制人、无控股股东。天眼查显示,Genie Pharma为盟科药业第一大股东,持股7157.28万股,占比达10.92%。11月19日,盟科药业收于6.67元/股,跌幅2.2%,市值43.73亿元。
第一大股东和一名董事反对定增
2025年9月22日,盟科药业宣布,拟以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式向南京海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鲸药业”)发行163901373股股份,募集资金10.3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公司日常研发与经营投入。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盟科药业控制权将发生变更,海鲸药业将持有公司20%股份并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自然人张现涛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盟科药业此举意在引入有销售能力的产业投资人控股股东以提升商业化效率,借助海鲸药业补足生产研发短板,同时募集资金支持在研管线研发及商业化投入。
同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等相关议案。不过,上述定增相关议案并非全票通过,公司董事赵雅超对相关预案均投出反对票。
赵雅超反对的理由包括,存在其他多家优质且与公司有强烈合作意愿的投资者的情况下,公司并未进行充分调查、沟通和谈判,无法保证本次交易公平、公允、合理等;海鲸药业在抗感染领域缺乏直接的经营经验,主营业务更多集中于非专利药,与公司没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而其他投资者中存在不止一家深耕抗感染领域多年的优秀企业;募集资金使用计划过于宽泛,不够具体明确,无法判断募集金额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没有体现出对公司未来的具体战略规划。
9月24日,盟科药业的第一大股东Genie Pharma也对股票发行事项相关议案投出反对票,并公开征集投票权。反对的原因包括,海鲸药业参与本次定增资金存在不确定性;本次融资及后续股权结构可能导致销售渠道、销售人员混同,上市公司独立性受损;上市公司募投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公司持续亏损,本次定增募集资金持续投入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后续利用海鲸药业的产能或产能合作方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海鲸药业与上市公司在研发领域协同效应极小;海鲸药业存在合规性行政处罚,其管理能力存疑。
Genie Pharma还提请罢免盟科药业董事长等三名董事。不过,该议案最终未通过。
盟科药业招股书显示,Genie Pharma的股东包括百奥维达旗下的两只基金和百奥维达创始人及执行合伙人杨志。据公开报道,赵雅超曾以百奥维达董事总经理的身份接受媒体采访。
10月9日,盟科药业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及相关事项。不过,本次定增事项最终未能顺利推进,于11月17日宣告终止。
仅一款产品上市,公司尚未盈利
盟科药业是一家以治疗感染性疾病为核心的创新药公司,于2022年8月登陆科创板。上市至今,盟科药业仅有一款产品实现商业化,即康替唑胺(商品名:优喜泰)。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820.67万元、9077.64万元、1.30亿元和1.0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29.33%、88.31%、43.51%和6.58%,营收增长的原因主要系公司自研产品康替唑胺片的销量增长。不过,仅靠一款核心商业化产品尚不能覆盖研发投入及其他开支,盟科药业目前尚未盈利,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0亿元、-4.21亿元、-4.41亿元、-1.94亿元。
持续亏损之下,近年来,盟科药业的资产负债率提升较快。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末和2025年9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8.91%、28.63%、48.3%和64.57%。
盟科药业的研发投入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9月研发投入分别为1.50亿元、3.45亿元、3.69亿元和1.73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21%、379%、284%、166%。长期高额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截至2025年9月末,盟科药业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余3.37亿元。
原计划通过定增实现补足生产研发短板、提升商业化能力等需求,后续将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终止定增后如何缓解资金压力?11月19日,针对上述问题,新京报记者向盟科药业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穆祥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