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期存款产品首见“下架”。


近期,内蒙古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一则公告引起市场关注。根据公告,该行在降低存款利率的同时,从11月5日起取消5年整存整取定期存款。调整之前,该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9%,仅比该行3年定期存款(调整前)低0.5%。该行是首次公告正式取消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银行。


贝壳财经记者近期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时了解到,虽然多数银行仍保留了整存整取的5年定期存款,但不少银行已经下架了利率上浮的5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部分银行3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的额度要“靠抢”。而还保留着5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的银行,长期限产品利率与短期限产品利率倒挂已成常态。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央行已经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商业银行可相对灵活调整存款利率。不同银行对业务发展定位、资产负债结构、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不同,存款利率调整的节奏和力度可能存在差异。


多家银行下架5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 3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要靠抢


“我今天早上就没抢到3年的定期存款。”在招商银行北京地区某支行网点前,一位年过花甲的投资者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原本她想在招商银行购买20万元3年定期存款,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需要提前找客户经理预约,并统一在每周三早上抢额度。但她刚被通知此次网点未能成功抢到额度。


招商银行该网点工作人员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当前该行已暂停利率上浮的5年定期存款产品,若客户想要存5年定期,只有利率不上浮的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仅为1.3%。“这个利率还不如存两年定期存款产品,利率是1.4%”,该工作人员表示,3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利率上浮后可达1.75%,但目前北京地区仅在周三上午放额度,客户需要提前与理财经理预约额度,“但说不好是否能抢到额度,今年北京分行放了2个多亿的额度也没抢到”。 


银行定期存款主要分为几类。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利率普遍较低,仅为银行存款的挂牌利率。银行特色定期存款产品的利率则会在整存整取的利率基础上进行上浮,浮动后利率相对较高。从起存金额来看,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仅需50元,银行特色定期存款产品的利率则相对较高,银行还会根据自身情况设定门槛。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目前除了内蒙古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等少数中小银行外,大中型银行普遍仍保留了5年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但利率相对较低。而在利率上浮的特色存款产品方面,除了招商银行外,浦发银行、渤海银行、中信银行等在北京地区均已下架了5年期产品。而3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除了招商银行需要提前预约抢占额度外,浦发银行则提高了准入门槛。


“现在我行3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的利率是1.75%,但准入门槛也相对较高。”浦发银行北京地区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若想购买3年定期存款产品,新开卡客户需存1万元以上,而老客户需要存10万元以上。


存5年不如存2年?银行存款利率长短期限倒挂成常态


贝壳财经记者调查中发现,长期限定存利率低于短期限定存利率已成常态。


在贝壳财经记者走访的9家银行中,除了4家银行已暂停5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之外,另有3家银行的5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利率低于3年定期存款,1家银行5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利率与3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利率持平,1家略高。


其中,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渤海银行、中信银行仍保留了5年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但利率不足1.4%。如中信银行5年整存整取的利率为1.35%,而该行2年期特色定存产品的利率则为1.4%、3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的利率则为1.75%。按照存款10万元计算,存5年比存2年每年少赚50元,比存3年每年少赚400元。


利率倒挂的现象也出现在部分还保留了5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的银行中。其中,工商银行5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利率为1.3%,较该行3年特色定期存款利率少15个基点;广发银行5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利率1.7%,较该行3年特色定期存款利率少5个基点;江苏银行5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利率为1.6%,较该行3年特色定期存款产品利率少15个基点。


“买5年期的存款不如买国债。”江苏银行北京地区某支行网点工作人员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该行5年定期存款产品利率为1.6%,低于1.75%的3年特色定存产品利率,亦低于1.7%的5年期国债产品。


当贝壳财经记者以客户身份询问5年定期存款利率时,不少银行工作人员均向记者推荐了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其他产品,如国债、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来替代利率相对较低的长期限存款。


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银行仍需压降存款隐性成本


“现在来银行存款的客户并不算少,未来存款利率仍会继续下探,因此很多客户还是希望及早锁定相对较高的存款利率。”一位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一部分投资者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他们需要存款这类保本保息的产品进行理财,另一部分投资者则希望用存款作为投资的安全垫。


在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中,银行人士对未来银行存款利率会持续下降达成共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是银行取消长期限存款产品、长短期限存款利率倒挂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从近日公布的上市银行三季度报看,上市银行净息差仍然继续下降。而净息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加大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降。


“未来一段时间,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情况下,银行净息差可能还会下降但降幅可能趋缓。”董希淼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但不同的银行由于市场竞争、客户定位、负债结构等因素有所不同,调整存款利率的节奏、幅度各有不同。部分银行调整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发行计划,以及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主要是为了降低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


董希淼认为,未来商业银行仍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以进一步压降资金成本,减缓息差缩窄的压力。除了下调存款利率之外,商业银行还应继续减少对存款的利息补贴以及利息之外的费用,进一步压降存款的隐性成本。


当前,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是全行业痛点,若持续吸收 5 年期定期存款,银行很难用贷款端利息收入覆盖长期负债成本。金融监管资深专家周毅钦表示,对于抗风险能力弱、资源有限的中小银行来说,不吸收5 年期定存是控制成本的合理做法。但是不吸收不代表取消,像国股大行和头部城商行还是需要维持完整的产品体系,以此稳定客群、保障市场形象,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市场误读,我们也看到这些银行目前正通过利率倒挂、压缩额度、阶段性暂停、隐性下架(官网没有但网点可以办理)等方式,间接降低长期存款的吸引力。


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未来银行存款利率仍有可能持续下行。当前,银行正在增加结构性存款产品的种类,风险承受能力极低的投资者可购买这类产品。与此同时,在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投资者可增加“固收+”类理财产品的配置。现在“固收+”类理财产品除了常规的“债券+股票”模式外,也有产品后期配置了黄金、基金打新等资产,这可以用来增厚收益。


此外,董希淼还建议,在存款利率和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总体而言,投资者应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来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较高的风险,那么应该接受较低的收益。投资者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产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