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0月末我国黄金储备报7409万盎司,环比增加3万盎司,为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


同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433亿美元,较9月末上升47亿美元,升幅为0.14%。


央行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在去美元化趋势下,全球央行延续购金趋势,但部分新兴市场买家或已接近其阶段性目标水平,近期多国央行购金节奏有放缓迹象。


10月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贵金属价格呈现先大幅上涨、后急剧回落的走势,近期略有企稳。月初,受美国政府关门、日本和法国政局动荡等地缘政治因素扰动,市场避险情绪极大地被提振,贵金属连续走高,金价快速上涨首破4000美元/盎司关口,持续上行最高触及4381美元/盎司。


但随着美国区域银行出险以及中美贸易局势缓和,避险情绪回落,多头集中获利了结,金价迅速回调,最低跌破3900美元/盎司。其后,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即将结束缩表,缓解流动性压力,贵金属价格逐渐企稳回升,由于美国政府停摆导致数据真空,鲍威尔鹰派发言令12月降息路径不确定性加剧,多空因素交织下,贵金属延续调整态势。


10月COMEX(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和白银库存下降;黄金和白银ETF资金流入强劲,近期略有减持。全球黄金需求量和储备量维持增长态势,其中投资需求是主要增长驱动力,央行购金维持高位,贵金属投资需求仍将保持强劲。


浙商银行贵金属交易部在报告中指出,虽然黄金储备单月增量较前期略有放缓,但在国际金价维持高位的情况下仍保持净买入,体现出官方在外汇储备多元化与长期风险对冲方面的持续战略意图。


当前人民币汇率趋稳、外汇储备结构调整仍在推进,黄金在整体储备中的比重继续提升。这一稳步增持行为表明,央行将黄金作为战略性储备资产的定位已进一步巩固,对全球官方部门购金趋势起到示范效应,也在实质上增强了黄金价格的中长期支撑力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近期央行在国际金价大幅上涨、屡创历史新高过程中持续小幅增持黄金,释放了优化国际储备的清晰信号。央行继续增持黄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国际金价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易涨难跌。这意味着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下降,而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增持黄金的需求上升。


外储规模连续三个月超过3.3万亿美元


外汇管理局表示,10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王青表示,10月末我国外储规模变化不大,主要是当月美元指数上行与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形成对冲效应,带动外储规模微幅上升。受美联储降息路径生变,以及市场对日元加息路径产生疑虑等因素带动,10月美元指数上涨1.9%。这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资产贬值,导致外汇储备规模下降。不过,10月全球主要股指普遍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美债收益率走低,美债价格上扬。这些都会带动我国外储投资的金融资产估值增加。10月两者带来的估值效应形成对冲,导致我国外储规模变化不大。


此外,10月末我国外储规模已连续三个月升至3.3万亿美元之上,创2015年11月以来最高,背后主要是受年初以来美元大幅贬值,美债收益率显著下行,以及全球主要股指上涨带动。考虑到当前外储规模已处于3.3万亿美元以上的偏高水平,且当月央行增持黄金规模有限,不排除近期央行实施一定规模的外汇净卖出的可能,这能够将外储规模控制在适度水平区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