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沃华医药”)因一则实际控制人变动公告引发行业关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赵丙贤和陆娟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作出二审判决,判决结果导致赵丙贤、陆娟各持有北京中证万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证万融”)50%的股权,引发沃华医药实际控制人变动。这场源于2010年的离婚财产纠纷,历经15年终于落幕。沃华医药正处于业绩逐步回暖的关键时期,此时实控人变动,将有何影响?
离婚案引发实控人变更
沃华医药实控人变动,源于一场持续15年的离婚财产纠纷。2010年,陆娟向赵丙贤提出离婚并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核心争议焦点为中证万融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赵丙贤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创办并担任北京中证万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2002年2月至今,任沃华医药董事长。
此前,赵丙贤持有中证万融80%的股权,通过这一绝对控股地位间接掌控着沃华医药,而中证万融作为沃华医药的控股股东,持有其50.27%的股份。
2023年6月,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就赵丙贤、陆娟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对双方共有财产中证万融的股权进行平均分割。一审判决后,赵丙贤不服,依法提起上诉。今年11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维持了一审的股权分割结果。
最新公告显示,二审判决作出后即时生效,赵丙贤、陆娟所持沃华医药控股股东的股权比例相同,任何一方均无法单独控制中证万融投资集团,进而间接控制公司。因此,二审判决将导致沃华医药实际控制人变动,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由赵丙贤变为无实际控制人。
对此,沃华医药表示,目前,赵丙贤仍担任中证万融投资集团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总裁职务,同时仍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职务,仍继续正常履行所担任的各项职务。公司一切业务正常,经营管理未受影响。
过半营收用于销售推广
沃华医药前身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的万和堂药庄,如今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成药企业,拥有以沃华心可舒片、骨疏康胶囊/颗粒、荷丹片/胶囊、脑血疏口服液四大独家医保产品为支柱的产品线。
近年来,沃华医药营收规模缩水,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2020-2024年,沃华医药营业收入分别为10.06亿元、9.43亿元、10.15亿元、9.1亿元、7.64亿元,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16.95%、-6.3%、7.65%、-10.38%、-16.02%;净利润连年下滑,分别为1.79亿元、1.63亿元、1.07亿元、5876.71万元、3640.34万元,同比变动比例分别为86.72%、-8.66%、-34.28%、-45.27%、-38.05%。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沃华医药表示,系核心产品的销售收入下降所致。
据悉,沃华医药的核心产品沃华心可舒片在2023年进入集采范围,中标价格降低了约39%。尽管沃华医药预期通过“以价换量”来弥补价格下降的影响,但这一策略并未奏效。2024年沃华心可舒片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2.56%,成为公司整体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
除了沃华心可舒片,2024年,沃华医药其他主要产品线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如肌肉骨骼系统药品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下降0.95%;抗病毒类呼吸系统药品营业收入虽同比增长24.88%,但营收规模较小(约2202.62万元),尚无法弥补其他产品线的下滑。
进入2025年,沃华医药的业绩开始回暖。半年报显示,沃华医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7.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67.64万元,同比增长303.16%。主要产品线中,心脑血管系统药品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11.53%;肌肉骨骼系统药品营业收入9977.59万元,同比增长3.72%;抗病毒类呼吸系统药品营业收入1262.15万元,同比增长9.02%;生殖泌尿系统药品营业收入344.43万元,同比增长4.68%。
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显示,沃华医药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约6.25亿元,同比增加8.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399万元,同比增加179.34%。
不过,在业绩逐步回暖的同时,沃华医药长期面临的销售费用高企问题尚未解决。由于沃华医药坚持学术推广,一方面是员工流动性加大,一方面是升级销售队伍的人员配置,引进和增加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导致人力成本上涨明显。同时,全面加强学术化品牌建设,持续加大投入,销售费用始终居高不下。
2020-2024年,沃华医药的销售费用分别为4.71亿元、4.22亿元、5.21亿元、4.92亿元、3.89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46.82%、44.75%、51.34%、54.07%、50.92%。即便是在2025年上半年业绩回暖的情况下,其销售费用仍达2.15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重为50.59%,过半营收用于销售环节的投入。
无实际控制人状态下,公司如何保障战略规划的连续性?是否会影响公司的业绩回暖势头?针对资本市场可能存在的信心顾虑,公司有哪些措施?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相较于此前多年的连续下滑,此次业绩回暖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针对高销售费用率的问题,公司是否有明确的优化目标?针对上述问题,11月6日,新京报记者向沃华医药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穆祥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