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减肥神药”之称的司美格鲁肽自上市后就热度不减。本土企业信达生物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mazdutide)在与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中,在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的综合疗效上显著优于后者,该试验主要针对国内2型糖尿病(T2D)合并肥胖患者。有研报指出,到2030年,全球肥胖与代谢类药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一千亿美元,其中GLP-1药物将是核心驱动力之一。另一边,虽手握一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的司美格鲁肽,诺和诺德也已经考虑到激烈的竞争而开启转型计划。减重药物市场的“热闹”一直不断。


国产药物玛仕度肽“头对头”战胜司美格鲁肽


据信达生物披露,在Ⅲ期临床试验(DREAMS-3)中,其自主研发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mazdutide)达成主要终点。结果显示,在中国2型糖尿病(T2D)合并肥胖患者中,玛仕度肽在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的综合疗效上显著优于知名产品司美格鲁肽,并在空腹血糖、腰围、收缩压及甘油三酯等多项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上展现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DREAMS-3是全球首个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将国产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与司美格鲁肽进行直接对比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32周治疗期内,48%的玛仕度肽患者同时实现了血糖达标和体重下降≥10%,显著高于司美格鲁肽组的21.0%。在血糖下降幅度和体重减轻效果上,玛仕度肽同样占优。DREAMS-3的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表示,糖尿病与肥胖有相同的流行趋势,在中国广大的T2D患者群体中,合并肥胖的比例持续上升,同时兼顾血糖控制与减重的治疗策略,对改善这类患者的临床结局至关重要。数据显示,国内20-79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为1.4亿,且合并超重/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比例高。


今年6月,玛仕度肽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成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双重激动剂,随后又在9月拿下第二个适应症——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多家企业争相布局


最初用于糖尿病治疗研发的GLP-1药物,随后因在减重方面的效果而名声大噪。研究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兼具减肥、降糖和心血管获益的功效,是相对成熟稳定和安全的靶点,被认为是近十年来最具商业潜力的药物赛道,其市场规模也随着适应症的扩展而扩大。研报显示,2024年全球GLP-1市场规模约为528.3亿美元,并保持了46%的同比增速。另据摩根士丹利研报,到2030年,全球肥胖与代谢类药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一千亿美元,其中GLP-1药物将是核心驱动力之一;IQVIA则预测,未来数年抗肥胖药物支出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28年前后,GLP-1可能成为仅次于肿瘤治疗的全球第二大药物市场。


国际市场层面,诺和诺德和礼来目前仍是这一市场的巨头,特别是诺和诺德,手握司美格鲁肽,今年上半年,三个版本的司美格鲁肽产品(降糖版、口服片、减重版)共卖出166.83亿美元,2024年全年的销售额逼近293亿美元,已经成为公司业绩的核心驱动力。


巨头之外,布局的企业自然也不在少数。仅以国内市场为例,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16种GLP-1受体激动剂获批,另有超过20种GLP-1受体激动剂候选药物正在中国进行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试验。此外,随着更多企业在双靶点、多靶点领域布局,其竞争激烈程度还在加剧。平安证券研报预测,随着GLP-1赛道竞争日益白热化,未来潜力赛道的布局至关重要。减脂增肌赛道、超长效制剂以及口服制剂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值得重点关注。


身处局中的企业也已经意识到这一趋势,诺和诺德在今年9月份公布转型计划,将资源重新聚焦于糖尿病和肥胖领域的增长机会,其中包括预计9000人的裁员,初衷之一便是应对全球肥胖症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以及业绩增速的下滑。随后,这家丹麦企业还迎来了董事会的“震荡”,董事会主席赫格·伦德(Helge Lund)10月份表示,就未来董事会构成与诺和诺德基金会进行了对话,不过双方并未达成一致,公司将在不久之后召开特别股东大会选举新的董事会成员,以明确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包括董事会主席、副主席以及4位独立董事等在内的7位成员将不会在特别股东大会上谋求连任。


除了糖尿病与减重领域的竞争,礼来旗下GIP/GLP-1双靶点激动剂替尔泊肽还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药物,意在开拓新赛道。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