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中国家电产业一面旗帜的康佳集团,正经历“中年焦虑”。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亏损额虽同比有所收窄,但第三季度亏损反而扩大。放眼全年,公司业绩“回血”难以一蹴而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康佳集团的困境由来已久,公司营收规模从2019年的超550亿元高点断崖式滑落至2024年的百亿元边缘,昔日依靠低毛利工贸业务撑起的“虚胖”营收难以为继。
为求自救,康佳多年来扮演了“追风少年”的角色,从收购新飞电器加码白电,到四处设立产业基金,追逐人工智能、储能,半导体等风口,但多元化布局多数折戟沉沙,公司背上更沉重的包袱。
2025年,一场央企间的专业化整合为康佳带来了转折点,控股股东由华侨城集团变更为华润集团。这次“易主”被市场视为康佳绝地求生的关键机遇,如何将外部资源有效内化,明晰战略、聚焦核心,扭转主营业务的竞争劣势,实现真正的协同整合,是摆在康佳和新控股股东面前的严峻考验。
康佳集团业绩低迷,连亏三年
A股三季报收官,康佳集团似乎有所回血,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6.79亿元,同比下降5.43%;归母净利润为-9.82亿元,同比收窄38.89%。
不过,具体到第三季度业绩,康佳集团依旧压力不减,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4.31亿元,同比减少10.19%;归母净利润-5.9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1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对于亏损原因,康佳集团董秘解释,2025年上半年,公司消费电子业务所处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叠加新品上市进度不及预期,产品结构未能有效匹配国补政策,同时清理部分非一级能效产品导致产生一定的毛利损失,虽整体费用同比有所压降,但毛利获取仍未有效覆盖费用支出,消费电子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公司半导体业务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实现规模化及效益化产出,公司半导体业务整体经营处于亏损状态。

康佳集团2019年-2024年营收走势。来源万得截图
康佳集团业绩承压多时,公司营收从2019年的551.19亿元,逐年下滑到2024年的111.15亿元。实际上,康佳集团业绩“虚胖”,毛利率1.12%的工贸业务占据公司2019年营收近六成。此后,工贸业务毛利率还在下行,到了2023年,康佳集团才优化了工贸业务。

康佳集团2019年-2024年净利润走势。来源万得截图
归母净利润方面,康佳集团2021年近10亿元的净利润,系公司当年处理了多家子公司的部分股权,产生投资收益42.1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51亿元。此后三年,康佳集团业绩进入亏损周期。
康佳集团业绩疲软不振,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认为,康佳集团多年来亏损原因是主营业务利润下滑,转型过程中巨大投入。康佳集团产品力在下降,成本控制能力比较弱,利润比较低。
公司“追风”自救,多起并购告吹
成立于1980年的康佳集团,已有“中年焦虑”。多年来,康佳集团也在不断自救。2018年,康佳集团收购新飞电器,加码白电业务。2019年,阿里入股康佳集团旗下易平方和开开视界(KKTV)。2020年,康佳集团投资新飞制冷家电产业园、康佳智能家电生产基地、新飞冷柜厂等开发建设项目。
康佳集团在2020年表示,将设立美国分公司,推进海外自有品牌业务;进一步销售彩电、白电、小家电,逐步布局智能家居等其他业务。当年,康佳集团在成都投资建设康佳智能终端出口生产基地,收购了常州倍科滚筒洗衣机生产线。公司2021年合资成立宁波空调生产基地。
除了加码布局家电业务,康佳集团在各地建设产业园、半导体项目,还发起多项物联网、人工智能基金投资合作。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康佳集团在2020年设立产业基金共计超过34.5亿元。
康佳集团更是“追风少年”,储能板块一度成为资本市场宠儿,康佳集团也想顺势入局。2021年8月,康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主营高精密柔性及硬性电路板的明高科技,以及主营锂离子电池产品的海四达电源成为并购目标。不过,康佳集团在2022年2月终止了本次交易。
2025年初,康佳集团再次发起收购动作,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宏晶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8%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康佳集团认为,通过收购可拓展公司半导体业务的应用领域,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今年6月,该笔交易以“终止”结尾。
追逐热门赛道,但成效不显著。梁振鹏认为,康佳集团前些年的多元化战略,涉及房地产、半导体、环保等产业,技术要求高,回报周期长,公司包袱很重,导致亏损。即使战略收缩,也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和时间。
“传统家电业务竞争力下滑、半导体业务处于投入期、多元化战略未能形成有效支撑等,让康佳集团业绩承压。未来多元化需聚焦协同领域,如强化半导体与消费电子联动,真正形成产业链优势;可以进一步优化白电业务拓展海外市场和细分市场;聚焦主业谨慎并购,优先选择技术互补、估值合理的标的。”产业观察家丁少将表示。
“易主”华润,更需协同整合
康佳集团并购自救的同时,公司也迎来整合重生的机会。今年4月,康佳集团接到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通知,为推进央企之间专业化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拟由其他央企集团对康佳集团实施专业化整合。此次整合可能导致康佳集团控股股东变更,但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经过一番等待,4月29日,中国华润下属全资子企业磐石润创及合贸有限公司与华侨城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签署相关协议,华侨城集团计划将持有的康佳集团全部股份无偿划转给磐石润创及合贸有限公司。
当年7月,上述股份无偿划转已经完成过户,磐石润创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已变更为中国华润,最终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7月29日,康佳集团改选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中国华润多名高管入选。
8月,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在康佳专业化整合发布会上说,目前整合工作整体推进顺利,下一步,康佳要进一步明晰战略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当前,华润集团主营业务涵盖大消费、综合能源、城市建设运营、大健康、产业金融、科技及新兴产业等六大领域,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第67位。旗下拥有22家上市公司。
梁振鹏认为,华润集团接手控股股东,对康佳带来一定的机遇,但是要走出困境仍有困难。华润旗下实体业务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协同整合效应;此外,华润集团可以给康佳集团注入资金与资源,让康佳集团缓解生存压力。
“华润集团接手后,康佳成为其科技与新兴产业板块成员,中长期来看存在复兴机会。比如资源协同方面,华润的零售渠道(如万象城)和半导体产业链(如华润微电子)可提升康佳家电出货量与技术壁垒。在华润管理、资本、产业资源等多方面赋能下,康佳有机会走出困境实现复兴。”丁少将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陈维城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穆祥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