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今年11月1日是第八个“世界流感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联合发起的“阻断流感,畅游世界不扫兴-流感季全球出行全面守护公益行动”正式启动,现场集结出境游守护联盟,旨在通过多方协作,提供从风险提示到科学防治的解决方案,共筑流感季全球出行全面守护新防线。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入境政策不断优化,公众出境游热度持续攀升。与此同时,以流感为代表的秋冬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长期保持高发态势。随着冬春中国出境游高峰期与北半球流感高发季的到来,这些现实焦虑正在给公众健康与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严峻考验。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每年约有10亿例季节性流感病例,包括300万至500万例重症病例,每年全球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约29万至65万人死亡。
有研究表明,国际旅行是流感全球传播的驱动因素之一。目前,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活力不断增强,预计2025年出境人次将超1.55亿。而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北半球流感高发季,包括日本、韩国等周边热门旅游国家和地区正处于流感高峰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教授表示,10月3日日本卫生部门宣布进入流感季,要比平时早了5周;10月17日韩国发出流感预警,欧洲好几个国家的流感病例数明显增加。我国也有很多研究团队在做流感的预测,都提示今年的流感可能比往年要更早一些。据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数据,南北方有明显的差异,南方地区最近一周的流感核酸阳性率已经超过10%,其实这就意味着已经进入流感季了。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校区的分子病毒学家Vinod Balasubramaniam分析,国际旅行的增加可能是流感季提前到来的原因之一。当“出游高峰”与“流感高峰”精准重叠,旅行者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暴露在了更高的感染风险之下。
“流感绝非‘大号感冒’,尤其在旅途劳累、抵抗力下降时,风险更高,在医疗体系和语言都可能陌生的国外,感染流感带来的健康风险更为棘手,尤其对于老年人、幼儿、孕妇及有基础疾病的流感高危人群而言,流感可能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李侗曾指出,目前,国家监测到的流感毒株主要是甲型H3N2,其变异性要比去年流行的甲型H1N1更复杂,相对来说老人、孩子症状更重,住院的需求也会增加,所以有可能今年的流感压力会比去年更高。目前流感疫苗接种率很低,公众也对流感存在误区,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国的流感防控难度较大。
对于家庭游和与朋友结伴出国旅行的游客而言,旅途中突发流感不仅严重影响行程体验、增加就医负担,更有“一人感染,全员遭殃”担忧。李侗曾表示,旅行者无需过于恐慌,在旅行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可以有效规避风险。每年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提供保护。同时,已有相关研究证实,及时服用玛巴洛沙韦也可以有效减少病毒向同行家人的传播。科学预防、及时治疗,是对自己和身边人共同的健康负责。
校对 赵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