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2025年三季报落幕,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等家电三大巨头业绩继续分化。美的集团、海尔智家业绩稳中有升。格力电器业绩承压,第三季度拖累前三季度业绩,出现下滑。
美的集团B端业务表现好于C端业务,海尔智家海外营收增速高于国内业务,格力电器加码多元化、多品牌化。
与此同时,空调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掀起价格战,美的叠加华凌,海尔携统帅,格力推晶弘、致享家等应战,小米空调武汉工厂投产,空调行业格局悄然生变。
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稳中有升,格力电器承压
2025年第三季度,伴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效应趋弱,家电行业需求逐渐承压、行业竞争加剧。据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家电行业(不含3C)零售额达1988亿元,同比下滑3.2%;2025年前三季度家电行业零售额(不含3C)达6701亿元,同比增长5.2%。

家电三巨头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对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制图
从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来看,美的集团营收与归母净利润规模与增速位居第一。海尔智家公司业绩稳中有升,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格力电器承压,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不过,格力电器归母净利润规模还是位居第二。
美的集团前三季度新能源及工业技术营收306亿元,同比增长21%;智能建筑科技营收281亿元,同比增长25%;机器人与自动化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9%。
随着全球C端市场趋于饱和,新的增长动能必须从B端挖掘。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ToB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高于ToC业务13%的增速。
海尔智家多品牌战略升级持续深化,前三季度高端品牌卡萨帝增长18%、Leader品牌收入增长25%。截至9月底,懒人洗系列产品累计销量突破20万台。此外,公司海外前三季度销售累计同比增长10.5%。

家电三巨头今年第三季度业绩对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制图
从第三季度来看,三家家电巨头增速有所放缓。美的集团今年以来连续三个季度营收都达到1000亿元以上;海尔智家业绩更加稳定,归母净利润涨幅最大。格力电器第三季度压力更大,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下滑更甚。
今年以来,美的集团、海尔智家加紧布局机器人产业。美的集团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针对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公司主要聚焦三个方面:一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二是家电机器人化,在家电产品中融入机器人和AI技术,例如视觉识别、机械臂运用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等;三是聚焦机器人整机开发,深入挖掘应用场景,积极布局核心技术。
东莞证券分析师魏红梅认为,预计今年下半年美的人形机器人将进入线下商业类门店场景。未来,公司会重点关注面向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仿生臂和腿的设计,让它具有更柔性、更灵巧的操作能力,并配合数据收集,正式升级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进一步提高美的人形机器人的性能。
“内销市场前三季度在以旧换新政策强力拉动下,三大白电出货量均实现稳步增长,绝对值再创历史新高,近期第四批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展望四季度内销市场整体仍有望在政策托底下保持平稳,但同比增速会随着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而逐季降速。”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刘正表示。
今年空调市场价格战激烈
今年空调行业竞争激烈,格力电器加大非空调品类拓展,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今年3月董明珠健康家首店落地北京以来,董明珠健康家在全国已建设970多家,消费者对非空调品类关注度和购买量增长显著。公司将根据“成熟一家,开设一家”的原则稳步推进门店新建和改造。
不过,空调行业市场争夺战持续。前三季度,海尔智家中国区收入增长9.5%,第三季度中国区收入同比增长10.8%:分业务板块来看,冰箱、洗衣机、水联网等产业增长平稳;空调、厨电等增幅优于行业,如家用空调产业第三季度收入增长超30%。
银河证券分析师何伟提到,美的集团上半年ToC内销增长快于外销,第二季度公司主动发起空调价格竞争,借助华凌品牌提升市场份额,但对毛利率有负面影响;618之后公司恢复空调价格,带动内销毛利率提升,第三季度公司内销空调收入增长较慢。
格力空调不仅面临美的空调、海尔空调等传统对手,还迎来小米空调新势力竞争。今年8月,小米空调跃居“中国空调销量第三”“小米空调7月线上销量超格力”的信息此起彼伏。在小米集团今年半年报业绩电话会上,卢伟冰表示,今年上半年大家电价格战比较激烈,很多“老大哥”对小米比较重视,下起手来也不是很轻,但小米扛住了价格战的冲击,空调实现了量价齐升。
对于空调市场价格战,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8月表示,家电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大家不再追求技术突破,转而以简单地偷工减料,以低价格忽悠用户。我们要坚守品质,消费者总有一天会看到,如果图便宜买1000元的空调,面临的维修成本远远大于购买一台质量好的产品,劣质产品耗电量也是正常产品耗电量的翻倍。
10月28日,小米继手机、汽车之后的第三家大型制造工厂——武汉智能家电工厂一期正式竣工投产。工厂占地超750亩,总投资规划超25亿元,峰值年产能可达700万套,预计年产值140亿元,2026年将开启空调产品大规模量产,实现高端空调自研自产。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再次表示,“未来五年,小米要成为中国大家电头部品牌,推动大家电业务达千亿规模,空调业务目标进入中国市场前二。”他强调,小米进入家电领域坚持“做产业贡献者,而非破坏者;做产业进步推动者,而非价格战参与者,不参与行业价格内卷”。
格力空调高筑“护城墙”,3月13日,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晶弘空调第一步先进入工程机领域,服务学校等场景,更能满足实际需求。下一步,晶弘品牌将在格力电器产品体系内实现不同价位段补齐,主打性价比。
近期,格力空调先后在京东平台推出“小凉神”系列,在天猫平台布局“致享家”品牌,且两个品牌产品均主打性价比定位,售价较格力主品牌有明显下探。空调市场份额争夺进一步加剧。
家电产业分析师丁少将认为,格力布局性价比品牌的举措,反映了空调市场竞争的新动向。在美的市占率领跑、小米快速增长的市场格局下,格力的双线布局既是对现有市场地位的防守,也是对增长空间的探索。
“面对格力从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的延伸,二线品牌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在头部品牌的下压压力中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空调市场的这一轮调整,最终将促使各品牌更加精准地定位自己的目标客群和发展方向。”丁少将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黄鑫宇
校对 赵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