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毛纺巨头”山东如意毛纺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如意集团”),正深陷业绩泥潭与监管风暴的双重危机。据10月30日披露的三季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如意集团营收下滑超三成,净亏损幅度扩大65%,达1.2亿元。这家曾被寄予厚望、试图打造“中国版LVMH”的企业,如今不仅连年亏损,资金链趋紧,还再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自2022年以来,如意集团累计亏损超过21亿元,控股股东股份被全部质押、冻结,创始人邱亚夫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1%,亏损额同比扩大约65%

 

根据公司最新披露的财报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如意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约2.39亿元,同比下降31.27%;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2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65.37%;扣非后净亏损约1.1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67.08%。如意集团在报告中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市场需求疲软、终端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以及订单量未达预期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1%。然而,在行业整体向好的背景下,如意集团的业绩却呈“逆势下行”。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1.54亿元,同比下降32.25%;归母净利润亏损约9572.6万元,同比扩大约105%。

 

分业务来看,如意集团核心板块表现持续低迷。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产品的“精纺呢绒”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约4014.89万元,跌幅达52.91%;该业务毛利率亦由去年同期的21.15%锐减至仅3.86%。同时,占公司营业收入约69%的服装产品业务,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3.49%,降至约1.06亿元。

 

在销售区域端,上半年国内业务收入仅约1390万元,同比下降58.72%;而外销业务虽仍占公司营收的约九成,但也同比下降27.66%,至约1.41亿元。

 

事实上,如意集团的财务困境由来已久。自2019年起,公司营业收入从11.5亿元一路下滑,至2023年仅为3.84亿元,2024年虽小幅回升至4.49亿元,但总体趋势依旧低迷。归母净利润方面,自2022年起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分别为8.31亿元、6.25亿元和5.77亿元。至2025年前三季度,如意集团累计亏损已超过21亿元。业内分析指出,整体来看,主营业务持续萎缩、产品毛利率下滑、销售结构失衡以及资金链紧张,正让这家老牌纺织企业陷入愈加严峻的经营困境。

 

涉嫌信披违规,如意集团再次被立案调查

 

成立于1993年的如意集团,前身为济宁毛纺织厂,2007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纺织品、服装及服饰的设计、生产与销售,曾长期被视为中国毛纺行业的代表性企业。

 

然而,真正让如意集团广为人知的,是其在全球范围的激进并购。自2010年起,创始人邱亚夫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先后斥资近400亿元,收购法国、瑞士、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多个高端服饰品牌,试图打造“中国版LVMH”。

 

该策略在初期确实为如意集团带来了声量,但并未形成持续盈利能力。随着全球经济环境趋紧,融资渠道收缩,如意集团开始显露资金压力。其控股股东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如意科技”)共持有如意集团股份约3051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1.66%。然而,如意科技已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全部进行了质押,并且因合同纠纷,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均已被司法冻结和轮候冻结。如意集团半年报中指出,如意科技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实际控制人邱亚夫也被限制高消费。2023年,邱亚夫辞去董事长职务,由其女儿邱晨冉接任董事长一职。

 

业绩危机尚未缓解,监管层的“问询”接踵而至。10月14日晚,如意集团公告称,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公司表示将积极配合调查,目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本次立案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造成重大影响。然而过去两年,公司曾多次因信息披露相关问题遭监管点名与处罚,财务合规性与信息透明度一度受到投资者质疑。

 

如意集团曾在2023年8月以“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2024年1月已结案处罚。公告显示,因多项关联交易未披露或及时披露等,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如意集团和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等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超千万元;邱亚夫被处以10年市场禁入。今年4月,如意集团再次因“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度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以及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等问题,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出具警示函。

 

“如意集团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中国奢侈品市场最好的时机和资源,包括消费群体、政策扶持以及产业基础等。但掌舵者不懂奢侈品逻辑,不懂品牌长期经营,可惜将一手好牌被打烂。”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意集团的困境是“多重缺陷叠加的结果”。

 

周婷分析,如意集团的核心问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品牌竞争力不足,旗下品牌缺乏差异化定位;二是管理团队缺乏专业能力;三是产品创新严重滞后,缺乏设计驱动和市场敏感度;四是商业模式陈旧,仍以传统门店销售为主,对数字化、AI营销反应迟缓。“企业已经陷入恶性循环。因为缺钱,无法进行品牌建设与产品研发;没有创新,又导致市场份额萎缩。”

 

周婷认为,若无外部资金支持,如意集团短期内难以扭转困局。她建议,如意应当从“瘦身”与“聚焦”入手,剥离低效资产,集中资源发展优势品牌与产品。同时,应探索会员制、定制化等新商业模式,引入职业经理人或专业顾问团队,重建治理体系。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曲筱艺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